楞嚴經·卷三|觀照十二處:香味從哪裡來?(9)

買了一束玫瑰花,真香啊!這玫瑰花香是哪裡來的?是玫瑰發出來的,還是鼻子聞出來的,還是憑空產生的呢?

繼續邊讀邊聊《楞嚴經》。

楞嚴經·卷三|觀照十二處:香味從哪裡來?(9)

【阿難,汝又嗅此爐中栴檀。此香若復然於一銖,室羅筏城四十里內,同時聞氣。於意云何?此香為復生栴檀木?生於汝鼻?為生於空?】

“阿難,你再來嗅一嗅此香爐中正在燃燒的旃檀香。這種旃檀香,如果只是燃上這麼一銖(一兩為廿四銖),則室羅筏城方圓四十里內,同時都可以嗅聞到這種香氣。對此你是怎麼觀想的呢?這種香氣是從栴檀木生出來的?還是從你的鼻根生出來的,還是從虛空中生出來的呢?”

佛陀有足夠的慈悲和耐心,繼續帶著大眾觀照鼻根與香塵,去體會香味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阿難,若復此香,生於汝鼻,稱鼻所生,當從鼻出。鼻非栴檀,云何鼻中有栴檀氣?稱汝聞香,當於鼻入。鼻中出香,說聞非義。】

“阿難,如果此香氣是生於你的鼻根,既然稱從鼻根所生,當然就要從鼻根而出。然而鼻根並非栴檀木,如何能生出栴檀香氣呢?但是,鼻根中為何確實聞到有栴檀香氣呢?既然你稱聞到了栴檀香氣,此香氣應當是你的鼻根從外面吸入的。因為鼻根本身出香,這種道聽途說法是沒有根據的。”

如果香氣從鼻根而出,但鼻根又不是栴檀木,如何能出旃檀之香呢?假如旃檀之香確實是從鼻根而出,那鼻根就是“旃檀香鼻”了,無論點不點旃檀木,也應該都有旃檀香,除了旃檀香,此鼻根應該聞不到別的香。但實際上,鼻根不僅能聞到旃檀香。也能聞到玫瑰花香、茉莉花香以及臭水溝裡的臭氣,還能覺知到沒有氣味的“淡香”。難道這各種各樣的香臭氣也都是鼻根生出來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鼻根中必然有超越於鼻根的特質在,才能包容一切香臭氣,這個特質就是前面說的“嗅聞性”。

楞嚴經·卷三|觀照十二處:香味從哪裡來?(9)

【若生於空,空性常恆,香應常在,何藉罏中,爇此枯木。】

“如果香氣生於虛空中。虛空性是恆常不變的,則香氣就應該恆常存在,何必還要藉助於香爐,來燃燒這些栴檀枯木,才會有香氣散發出來呢?”

比如說,家中點上一柱檀香。家裡就有檀香氣,此香氣確實是在虛空中聞到的。但如果因此而說香氣生於虛空,顯然也說不通。香氣若生於虛空,則虛空本來就是“香空”,點不點香又有什麼關係呢?

【若生於木,則此香質,因爇成煙。若鼻得聞,合蒙煙氣,其煙騰空,未及遙遠。四十里內,云何已聞?】

“如果說香氣是生於栴檀木,則此香的木質因為燃燒而變成含木質的煙。如果鼻根得聞之香氣,是混合木質的煙氣,這些煙氣騰空,到不了遙遠之地,而栴檀香氣為何在室羅筏城方圓四十里內,都能聞到呢?”

楞嚴經·卷三|觀照十二處:香味從哪裡來?(9)

【是故當知,香鼻與聞,俱無處所。即嗅與香,二處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因此阿難,你應當知道,香塵、鼻根與嗅聞,全部都沒有處所。也就是說,能嗅聞的鼻根與香塵,是二處虛妄的幻象,本非因緣、也非自然性。”

香塵、嗅聞、鼻根三者要相互依存,才會見到彼此的“相”所。如果沒有鼻根,如何能嗅聞?如果沒有香塵,又能嗅聞什麼?如果沒有嗅聞,鼻根如何攝受香塵?然而它們所居之“相”,如果避開彼此,相就滅了,並非是實在的處所,所以說它們是虛妄的幻相。既然是虛妄的幻相,此三者之間,就談不上誰是誰的因緣,也談不上它們各自有獨立存在的自然體性。

香塵、嗅聞、鼻根彼此相互離開,則香塵無所謂任何形相,即成超越於任何形相的真空。這就是香塵的本來面目,或者叫真如自性。

楞嚴經·卷三|觀照十二處:香味從哪裡來?(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