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濟南,山東還有個“小泉城”,連七十二泉名字都跟濟南一樣

歷史上,濟寧市泗水縣就以泉多聞名。全縣有“名泉七十二,大泉數十,小泉多如牛毛”(《泗水縣誌》),見於典籍記載的就達一百多處。《山東通志》上還稱這裡為“山東諸泉之冠”呢!尤其縣城以東25公里的天下奇觀泉林,更是一個泉的世界。這裡名泉薈萃,碧水長流,五步成溪,百步成河,溪流蜿蜒,泉池如鏡……不管是泉的數量規模還是氣勢風采,都可與濟南比肩,堪稱小的“泉城”!

除了濟南,山東還有個“小泉城”,連七十二泉名字都跟濟南一樣

除了濟南,山東還有個“小泉城”,連七十二泉名字都跟濟南一樣

  把泉林比作泉城,並非有意誇大,因為兩地的泉確有許多相似之處。尤其泉林中的幾個主要泉池,從名字到風貌,都像是濟南名泉的翻版。你看,黑虎泉猶如猛虎出谷,長嘯怒號,洶湧澎湃,聲勢浩蕩,氣壯山河,向有“又聞黑虎據螭宮,嘯號滾浪兼生風”的讚譽;趵突泉從石中湧出水面,波翻浪湧,汩汩滔滔,“若人之搏擊而湧”,“如翻雪之成堆,如文豹之突起”。恰如明代張文淵所贊:“萬壑中間見此泉,分明文豹突平田。勢雄百澗宜皆殿,聲振千林讓獨先。”

除了濟南,山東還有個“小泉城”,連七十二泉名字都跟濟南一樣

除了濟南,山東還有個“小泉城”,連七十二泉名字都跟濟南一樣

除了濟南,山東還有個“小泉城”,連七十二泉名字都跟濟南一樣

除了濟南,山東還有個“小泉城”,連七十二泉名字都跟濟南一樣

除了濟南,山東還有個“小泉城”,連七十二泉名字都跟濟南一樣

  還有的泉,不但跟濟南的泉名相同,還保留了其本來面貌。比如濟南的珍珠泉,曾以泉多“珍珠”聞名,如今卻是泉水依舊,“珍珠”難覓。而泉林的珍珠泉卻長盛不衰,名副其實。此泉中氣泡水花連綿湧出,猶如串串珍珠,嫋嫋升騰,忽聚忽散,錯落有致,似玉屑拋入水中,“如雪霰散於水面”。正如明代泗水縣令張祚所贊:“冷冷清泉苦鬥奇,蕊珠萬顆弄漣漪。瀠洄觸石聲如咽,疑是鮫人抱泣時。”還有,濟南的洗缽泉、醴泉等名泉早已風光不再,而在泉林它們卻朝氣蓬勃,風采依舊,讓人從似曾相識中感受到一種奇妙的傳承。

除了濟南,山東還有個“小泉城”,連七十二泉名字都跟濟南一樣

  當然,泉林並不是泉城的簡單“複製”。它既擁有濟南泉水的精魂,同時又有鮮明的個性特色。它的一些泉光水色,在濟南是見不到的。比如紅石泉不斷地噴著紅沙,陽光一照,滿池皆紅,赤如碧血,豔若丹霞,向有“渠根一片丹砂石”“藻色波光弄虯赤”之譽;淘米泉則噴著細如米粒的黃沙,猶如黃米在清澈的泉水中淘洗;那響水泉更是善解人意,你若走近泉邊跺腳拍掌,或叫喊幾聲,泉水立刻聞聲而動,珠冒玉竄,湧流不止……還有更多的清泉各展芳姿,把個泉林裝點得五彩斑斕,異彩紛呈,如同人間仙境一般……

除了濟南,山東還有個“小泉城”,連七十二泉名字都跟濟南一樣

  泉林的自然景觀美不勝收,其文化底蘊也相當豐厚。千百年來,不少“大人物”都曾踏上過這片神奇的土地,在泉林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早在春秋末期,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孔子就曾東遊到泉林,目睹奔騰不息的泉水,發出“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千古感嘆;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為考察泗水之源也曾到過泉林,將泉林譽為“海岱名川”;清代的康熙、乾隆二帝,對泉林更是情有獨鍾。這祖孫二帝曾先後十次駐蹕泉林,並在泉林建行宮,立碑碣,還寫下讚美泉林的詩文150多篇。至於歷代的文人墨客,來此遊歷的更是不計其數。清澈的泉水洗刷了他們的胸襟,激發了他們的文思。他們情不自禁地揮動生花妙筆,寫下無數詠贊泉林的名篇華章……

除了濟南,山東還有個“小泉城”,連七十二泉名字都跟濟南一樣

除了濟南,山東還有個“小泉城”,連七十二泉名字都跟濟南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