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中國郵票已經快淪落成花紙頭,但這種變態的集郵方式仍然盛行

近期隨著中國郵政公佈郵票發行量數據,減量發行使郵市有所升溫,但頹勢依然明顯。畢竟盤子太大,資金不可能到位。而且快速的回暖只能再次把郵政慣壞,保不齊下一次就又開始大面積印製了。

都說中國郵票已經快淪落成花紙頭,但這種變態的集郵方式仍然盛行

話說回來,集郵者的逐利心態也是再明顯不過,一方面是郵市變態發展導致的惡果,一方面也是集郵之樂完全變質成了收藏獲利的偏差。

都說中國郵票已經快淪落成花紙頭,但這種變態的集郵方式仍然盛行

都說中國郵票已經快淪落成花紙頭,但這種變態的集郵方式仍然盛行

而且這些集郵者(實際已經算是收藏者了)對郵票品相非常之高,高到什麼程度——用旁觀者的角度說,可以算是變態的程度,隨著郵市進一步衰退,賣家市場逐漸向買家市場轉變,這種變態的要求更是到達了頂峰,可以說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因為在他們眼裡,郵票市場價值完全是左右了對郵票的評判,品相被完全量化(雖然這只是主觀上的判斷)。

都說中國郵票已經快淪落成花紙頭,但這種變態的集郵方式仍然盛行

不論是上萬的猴票,還是幾毛幾塊的便宜票,都有一撥帶著合金鈦超顯微的眼睛的人萬般挑剔。有些人甚至還帶著雙重標準——自己挑剔別人,卻不容許別人挑剔自己。

都說中國郵票已經快淪落成花紙頭,但這種變態的集郵方式仍然盛行

幾十年前甚至上百年的一張紙,要求亮白如新,四角挺拔,齒孔清晰不缺不弱,甚至還要保持清晰的纖維毛邊來判斷是否二膠。色彩亮麗,金粉閃閃發光。背面膠不能黃,有完美光澤,無任何汙跡,前後都不能有指紋。另外還最好要帶上廠名或者編號的紙邊(三俗就三俗了,還號稱要研究版式,研究你個大頭鬼)!

都說中國郵票已經快淪落成花紙頭,但這種變態的集郵方式仍然盛行

更有人把這種標準套用在信銷票上,尤其是對一些筋票的要求尤為高。

都說中國郵票已經快淪落成花紙頭,但這種變態的集郵方式仍然盛行

但要知道,郵票印製到發行經過了多少道工序,多少雙手,再經過無數次的拿進拿出,怎麼可能有那麼多完美品相的郵票存在?這讓人想起了菜市場上買菜的大爺大媽,菜要精心挑選,一點磕碰爛葉都沒有,價格要往死了砍,最後還得饒一把蔥,拿回去卻是放到快壞才吃。或者是圖新鮮專門買新宰殺的豬,拿回去卻是冷凍起來慢慢吃。雖然有所區別,但其實心理是一樣的。

都說中國郵票已經快淪落成花紙頭,但這種變態的集郵方式仍然盛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