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的這4個心理品質培養,家長和學校應該這樣做!

小學生的這4個心理品質培養,家長和學校應該這樣做!

培養小學生心理品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但是目前許多小學教師和家長在對個性心理品質的理解上產生誤區。個性心理品質的內涵是豐富的。包括個性心理傾向和個性心理特徵兩方面。個性心理傾向是個性心理結構的組成部分,包括需要、動機、理想、信念、自我意識、世界觀、價值觀是人們進行活動的動力。個性心理品質特徵是個性中比較穩定的構成部分,一般指氣質、性格能力。

正處於發展時期的小學生,他們的個性正從不穩定型向穩定型轉變,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而且小學時期是智力發展的時期,也是個性心理品質形成的重要時期。教書育人實施素質教育,其核心就是要培養具有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人,塑造學生優秀的品格,促使個性的健康的發展。這對他們以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是有利的。

一、小學生常見不良個性心理品質

1.強依賴性主要表現為對個人自理能力缺乏信心,總以為個人難以獨立,處事優柔寡斷,希望父母或師長為自己作為決定。

2.自卑是學生對自己的品質和能力做出過低評價或對自身的智力和能力產生懷疑的一種心理感受。是一種消極的自我評價或自我意識。

3.妒忌是一種打擊別人,抬高自己的唯我獨尊心理,是在他人比自己佔優勢之後,試圖削弱或排擠對方的一種帶有攻擊的消極個性心理品質。

4.孤僻主要表現為不合群,喜歡獨來獨往,不願與其他人一起活動。

二、導致小學生形成不良個性心理品質的主要因素

1.個人因素

由於遺傳素質、生理發展、家庭環境和教育的不同而造成的容貌、身材、性格、能力、智力等方面的差異,再加上小學生認識發展水平較低而感到“己不如人”,缺乏積極的自我體驗,懷疑自我價值。還有人際交往不廣等現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小學生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形成。

2.失當的家庭教育

具有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父母(特別農村的父母)在言談、行為上不尊重孩子,使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缺乏民主和諧的交流氣氛和關心愛護的精神滿足。生活中,有些家長不是想方設法去培養和維護孩子的自尊心,而總想在孩子面前樹立自己的絕對權威,遇事非但不跟孩子商量,還往往要設置許多違背孩子身心發展的清規戒律,孩子稍不從或不合自己的要求就不問清紅皂白地予以指責,甚至打罵體罰。這種居高臨下,缺乏平等交流的錯誤態度,嚴重損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這也不行,那也不是的自我否定意識,造成他們在生活和學習面前一次一次放棄各種選擇和嘗試而變得謹小慎微,循規蹈矩甚至退縮回避。

經常使用損傷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語言對其進行否定評價。由於尚未成年的小學生還不具備正確評價自我的能力,所以他們在自我認知,自我評價的過程中,大多以家長或其他人等權威人物的態度與評價作為參照物。如果成年人經常使用“沒有出息”,“笨得要死”、“越來越差”、“不可造就”等這類充滿貶斥和否定的語言來評論他們,這樣就會極大的損害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們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出現過低的自我評價。認定自己腦子笨、能力差、事事不如人。努力不努力結果一樣,從而一蹶不振,自暴自棄。

過分呵護的家庭教育。一些家長對孩子有求必應,百依百順,孩子不用動腦動手。還有一些家長從安全方面考慮,怕孩子跑出去被人欺負,怕丟失等,不敢放手讓孩子交往,常此下去,這就會導致孩子懶惰、依賴、孤僻、懦弱等不好的心理品質。

不容許孩子與同伴交往。現在家庭人口少,孩子缺少夥伴,況且現在的住房趨向單元化,比起過去平房大雜院,孩子的活動天地減少,與鄰居小朋友的交往也在減少,再加上生活節奏的加快,家長勞累一天後,不歡迎別人干擾,不歡迎孩子的小夥伴到家來玩,怕把屋弄亂了,甚至怕把孩子帶壞了等,由此孩子間的接觸減少了,導致形成一些不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過高的期望與要求。對孩子要有合理的期望,它才能激發孩子內在的成就動機,促使更加努力向上。然而,一些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不恰當,不符合社會需要,沒有考慮到目標實現的可能性以及孩子個人的條件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使孩子望而生畏,這樣就給孩子造成過大的心理壓力,一旦期望落空,成就低於期望,孩子就會灰心喪氣,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成長,由經常的自我懷疑走向自卑。

3.失衡的學校教育

課堂教學——培養個性心理品質的主渠道

課堂教學是一種教師與學生之間心智和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的情節狀態,直接作為課堂心理氣氛感染著學生,影響著學生的思維和情感形式,對學生的個性心理品質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而學生的許多不好的個性心理品質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不當的教學態度和教學行為有關,如教師的教學方法單調乏味,對學生缺乏理解,太過嚴厲,給學生討論機會過少等容易使學生出現缺乏聽課興趣,難以集中注意力,不敢提問,怕回答問題,焦慮不安等現象,而這些問題和障礙往往會導致學生自尊退縮,孤僻等不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要求趨同,缺乏鍛鍊

在教學中有些教師不能因材施教,忽視不同發展水平學生的需要,對全體學生提出一個共同的目標,使一些學生缺乏成功的體驗而經常體味挫折感。此外,這幾年雖然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但應試教育還是普遍存在,所以應試教育的弊端,學生缺乏動手、動腦操作、摸索的機會,無法感受到自己的能力,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因而影響其自信心的樹立。

老師對學生的態度

有些老師把學生視為柔弱個體,儘自己的所能為學生做各種事情,解決各種問題,這種態度的珍寶古、呵護使他們不僅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獨立性,一遇苦難就不知所措,畏縮退避,而且更易遭受挫折、失敗、造成自卑。有的老師經常用嚴厲、強硬的態度要求他們,學生一出現問題,就一味批評、訓斥,過多的否定,致使學生形成一種“自我無能感”(在農村表現得特別突出)。久而久之心情憂鬱產生無助與自卑感,缺乏自信。

缺乏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特別是農村小學只重視學科課程,不開心理課程,即使安排心理課程,沒有比較專業的老師授課,把心理健康教育當作思想品德來講授,更談不上建立心理諮詢室,使有煩惱的學生即存在依賴、嫉妒、自卑、孤僻等不好的個性心理品質的學生無處諮詢,尚且他們年齡小,知識範圍狹窄,不能及時找到矯正的措施,這樣就不利於小學生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形成。

4.不良的社會環境

其表現:

專門性的校外教育機構嚴重不足。就我市來說,沒有幾家專門為兒童設置的場所。廣西少兒圖書館因為館址位於白龍公園內,去借閱書籍還須買門票,所以諸者廖廖。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們課餘時間只好消磨在電視機前或者湧入電子遊戲機室,甚至跟著家長出入社交應酬場所。在這些場合中,孩子極易沾染不良習氣,扭曲個性。

文化娛樂活動品位不高、正氣不足。我們的一些傳媒體機構,只注重經濟效益,致使充斥銀屏的很多是一些國外的卡通片;我們的一些出版部門不負責任地引進許多品位不高的境外漫畫書,這些書格調低下,滲透著西方腐朽落後的人生觀、價值觀,像糖衣裹著炮彈,極易打中辨析能力較差的少年兒童,毒化他們的心靈,扭曲他們的個性。

三、糾正不良個性心理品質的措施

1.依賴的矯正措施

(1)家長多鼓勵孩子自己作決定

小學生的這4個心理品質培養,家長和學校應該這樣做!

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所有要求時,不能有求必應、百依百順,家長首先應看看孩子的提出的這些要求他(她)自己能不能做,且不管他(她)做的好不好,只要他們自己能獨立做到的事,家長不應插手,應鼓勵他們自己完成,如當你和你的孩子去逛街,你的孩子想買一個漂亮的筆記本,但在眾多漂亮精緻的筆記本前,他(她)不知所措。他(她)試圖讓你為他(她)作決定,但這時你應該鼓勵他(她)自己做出選擇,這樣從點點滴滴的事情來培養他們的獨立性。

(2)班主任的作用

班主任是與學生接觸最頻繁的人,班主任一方面應通過借鑑範例妙語,組織主題班會、學科競賽、出黑板報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放手發動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切忌包辦代替,從而引導學生喚發出獨立解決問題、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獨立意識,實行自我教育。

2.學生自卑心理的矯正策略

(1)小目標積累法

小目標積累法就是由教師幫助學生制定一個個能在短期實現的小目標,引導他們向後看,從已經實現的小目標的積累,不僅會積累成一個能實現大目標的動力源,還會使學生形成足以消除自卑心理的信心。

(2)充分尊重和關心學生

小學生的這4個心理品質培養,家長和學校應該這樣做!

少年兒童和成人一樣,也具有較強的自尊心。他們對來自父母和教師的態度與評價十分重視,希望成人能充分理解、信任和尊重他們。針對少年兒童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們在教育學生是過程中,要精心培養和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並尋找各種機會與學生做象徵“平等”活動。如班裡的事情多和學生商量,跟學生玩耍、鍛鍊,耐心傾聽他們的喜怒哀樂。讓學生從中得到這樣一個信息:在教師的心目中完全有他的位置。當學生深感教師既關心愛護他又尊重他時,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便會迅速得到昇華。還可以開展有聲有色的課外活動,如組織學生參加歌詠會、運動會、故事會、演講會、詩文朗誦會、書法繪畫等活動,讓他們“八仙過海,各現神通”充分顯示自我才能,樹立自信。

(3)通過積極的評價方式使學生獲得自我肯定,樹立自信。

根據少年兒童常常依靠成人的評價來認識和接納自己的特點,教師和家長在生活和學習中要隨時運用認同、肯定、表揚和鼓勵與積極評價方式來對待學生的每一點長處和進步,即使在教給他們的任務沒有完成或學習欠佳的時候也絕不要運用“你什麼都做不成”“沒有用的東西”“好呆”之類的話來貶低損傷他們。而應以充滿信任和期待的語言鼓勵他們,如“再堅持一下,成功已在等待著你!”“只要勤動腦、多努力,你的成績一定能上去!”等等。照此下去,久而久之,學生就會你的褒獎和鼓勵下逐漸形成積極自我觀念,並懷著必勝的信心去面對生活和學習。

3.嫉妒心理的矯正措施

(1)要學會悅納他人,理解他人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一點是勸戒人們要謙虛謹慎,要善於發現他人的優點,並向他人學習。而要這樣做,首先得學會悅納他人。悅納他人,需要的是客觀、公正的眼光,以及與人為善的準則。

(2)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4.孤僻的矯正措施

(1)鼓勵他們積極參加集體活動

(2)幫助家長糾正造成學生孤僻的教育方法

不良的家庭環境是形成學生孤僻的重要原因,對孩子過分嚴厲或過分寵愛,都會限制孩子和同齡夥伴交往的機會,使交往能力得不到發展和提高。因此,學校要通過召開家長會、家訪、協辦家長學校、舉辦專題講座等形式幫助家長糾正對孩子的不良態度和教育方法,多鼓勵孩子積極參加集體活動,教育孩子學會關心集體、幫助他人,正確處理集體活動中的各種關係,提高適應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並以自己和實際行動為孩子樹立榜樣。

總之,加強對小學生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引起社會各階層的高度重視,並在今後的實踐中加以探索和總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