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城事」再見1977,那時候清遠人的高考竟然是開卷!

高考,歷來都是全民關注的重大日子,那麼你又知不知道四十一年前(1977年),恢復高考後清新第一屆考生考了什麼,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呢?我們採訪了兩位退休教師——清新龍頸籍的白玉荷和陳夥英,帶你一起回味清新高考1977。

當年高考是開卷

1977年10月,停滯11年的普通高考恢復了,廣東省報名人數多達916247人(其中近38萬中專報考人數)。考慮到高考中斷了11年,不少原來基礎不錯的考生離開書本時間太長,廣東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採用開卷考試的方法。

「清遠城事」再見1977,那時候清遠人的高考竟然是開卷!

資料圖片

1973年高中畢業後,白玉荷回到了家鄉水東村當民辦教師,一個月的收入只有12塊。知道恢復高考的消息之後,她異常興奮。白老師回憶,當時僅龍頸考點就有上千人,還和很多66屆高中畢業的一起考試,而當年的高考作文:“雷鋒叔叔回來了”也讓她印象深刻。

「清遠城事」再見1977,那時候清遠人的高考竟然是開卷!

由於時間比較倉促,加上是開卷考,所以考試前大家做的事情就是儘可能地找書,帶到考場上看。

由於競爭實在太大,最終龍頸考點只有三個1966屆的考上了大專,白玉荷和另外四人則考取了中專,就讀於清遠師範學校(當年的清師僅招99人)。陳火英選擇了以函授的方式完成了學業。

別樣的學生時代

兩位老師回憶,70年代的中學,基本都是“學工學農學軍”,早上讀書的時候要帶一擔肥或者一把柴,上學的時候去山塘北江大堤搬運,那時候大多數同學的願望就是當工人。

「清遠城事」再見1977,那時候清遠人的高考竟然是開卷!

學工地點之一:清遠舊糖廠

1972年高中畢業後,陳老師回家務農了幾年,但是她的內心還是渴望學習知識,走出農村,所以高中畢業後即使不能高考,沒書讀,她還是將高中課本保留在家中,時時翻閱,但是很可惜,當時龍頸考點67-72屆的考生沒有一人上榜。

回憶起過去讀書的日子,白老師說第一年讀清師的時候校址還在現在的清新一中的位置,那時候黃坑那一片都還沒有通水泥路,每次回家都踩著自行車越過一條條泥沙路回龍頸。清師畢業之後她被分配到了珠坑當公辦教師,工資也漲到了36塊。

「清遠城事」再見1977,那時候清遠人的高考竟然是開卷!

白老師的這張清師畢業證顯得尤其珍貴,1982年的大洪水將很多東西都沖走了,畢業證上面的照片也已經模糊,但是上面鮮紅的印章和分數依舊閃亮,和1977年的高考一樣,成為那一代人記憶中的閃光點。

到清遠舊糖廠學工,到沙河學軍,到大坑山學農……這些都成為了一代清新人的永久回憶了。

當初那兩位渴望走出農村,渴望用知識改變命運的清新少女如今都有了白髮,也早已桃李滿天下。

「清遠城事」再見1977,那時候清遠人的高考竟然是開卷!

左一:白玉荷,右一:陳夥英

時代在變,高考在變,不變的始終是一顆改變的心。

四十一年前,無數的清新考生抓住恢復高考的機會,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這批人後來大多成了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也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

你是在哪一年參加的高考?關於高考你有什麼特別的回憶,高考啦,你有什麼話想說,都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哦。

「清遠城事」再見1977,那時候清遠人的高考竟然是開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