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恐怖片十年最佳,終於來中國了,名不虛傳!

最後20分鐘,

《昆池巖》開始對觀眾進行完全而徹底的官能刺激。這部電影在韓國院線的強勁表現,相信也是得益於這乾貨滿滿的20分鐘。

上映首日,它即擊敗斯皮爾伯格《頭號玩家》,拿下單日票房冠軍,同時刷新韓國恐怖片最高單日票房紀錄,並在其後成為韓國近十年來,最快突破百萬觀影人次的本土恐怖電影。在韓國專業電影網站Naver上,收穫觀眾7.60、評論家6.33的不錯分數。

韓國恐怖片十年最佳,終於來中國了,名不虛傳!

昆池巖曾是一座監獄,不少犯人在此死亡,後改建為精神病院,但病人也陸續離奇死亡,院長亦下落不明,最終,該地於1996年被關閉,成為韓國最著名的靈異場所。昆池巖十分恐怖,卻也因此極具戲劇價值,2016年韓國TVN高口碑懸疑劇《信號》,便曾在昆池巖取景。

韓國恐怖片十年最佳,終於來中國了,名不虛傳!

官能刺激在任何恐怖電影中,都不可或缺,能將其做到極致,令觀眾產生強烈生理反應,自然算是成功,比如彼得·傑克遜於1992年推出的《群屍玩過界》(Braindead),通過對「血漿」神乎其技的運用與對人類身體那充滿想象力的破壞,在弱化痛感的基礎上,純靠官能刺激,令觀眾自影片中體驗到不亞於《指環王》的視覺享受,無愧「恐怖喜劇」的類型標籤。

韓國恐怖片十年最佳,終於來中國了,名不虛傳!

但官能刺激並非恐怖電影的剛需。遠至1980年斯坦利·庫布里克《閃靈》,近至2017年安德斯·穆斯切蒂《小丑回魂》,以及其間溫子仁《電鋸驚魂》(第一部)、《招魂》系列等佳作,恐怖電影都在保持官能刺激的基礎上,探尋精神隱喻、人性思辨、表象與本質等更重要的東西,所以劇本的恐怖性一度優先於視覺的恐怖性,即傳說中的「細思極恐」。

韓國恐怖片十年最佳,終於來中國了,名不虛傳!

對於電影中的角色,這些靈異現象十分嚇人,但對於「上帝視角」的觀眾而言,只覺得好笑。同樣是「人嚇人」,為何馬凱《中邪》從夜色暗下的那一刻起,農村的每一寸空間都開始釋放恐怖激素?它和《昆池巖》的唯一差別在於,惡意。

《中邪》中的「人嚇人」,從始至終帶有「真誠的惡意」(報復心理),而《昆池巖》中,利益的驅使並不足以構成威脅生命的惡意。那些在現實生活中,被鬼屋遊戲嚇得失魂落魄的人,其實也是因為在他們的想象中,鬼屋的空間、道具、演員等,都懷有陰森而直接的惡意。在《昆池巖》的前70分鐘,觀眾恐怕很難感受到惡意的存在。

從其中一位女性角色將手伸進實驗室的櫃子裡時,昆池巖精神病院的惡意終於淋漓盡致地被釋放而出。對觀眾而言,這種飽滿的、不容辯駁的惡意,使昆池巖那一直被浪費的空間,終於具有了強烈的吸附能力——觀眾開始被吸入電影營造的恐怖氣氛中。

韓國恐怖片十年最佳,終於來中國了,名不虛傳!

一部有效的恐怖電影,我認為就是尋找到一個空間,無論物理空間還是心理空間,然後為空間注入足夠的惡意,使空間對觀眾產生吞噬性。依據這一思路,最典範的電影之一,便是2005年英國導演尼爾·馬歇爾的恐怖代表作《黑暗侵襲》(The Descent)。

《黑暗侵襲》中有兩層行之有效的空間:洞穴本身是物理空間,從洞穴外瀰漫至洞穴內的角色之間的猜忌是心理空間,而洞穴逼仄所形成的強烈壓迫感,使這兩層空間互融互通,穴居之人形怪物則為這兩層空間注入極為強勁的惡意。儘管影片的前30分鐘節奏緩慢、視覺明亮,但因為洞穴戲份吸附力十足,使其「前戲」也被一絲一絲恐怖化,一分鐘都未浪費。

韓國恐怖片十年最佳,終於來中國了,名不虛傳!

不少評論指出,《昆池巖》「抄襲」加拿大恐怖電影《墓地邂逅》,我沒看過《墓地邂逅》,不便多說,但我可以肯定,《昆池巖》一定在某種程度上借鑑了《黑暗侵襲》。因為它也試圖打造同樣的兩層空間,但因心理空間的全然失效,連累其部分物理空間坍塌,最終,影片只剩下20%的高效空間:猛鬼真正存在的20分鐘。

這20分鐘內,物理空間在視覺上反而被壓縮至最小。比如畫面會偶爾全黑,只剩人物恐懼的聲音,或其它環境音,然而在觀眾的想象中,所有一切都在視覺中清晰並扭曲,就像我們站在夜黑的鄉間小路,四周的環境從未空白。這種手法也在《中邪》中被運用,並更徹底,如一個被拉長的音符。

又或者,鏡頭會給人物表情特寫,而表情以外的畫面空間,全黑,觀眾則在其表情四周等待恐懼降臨,而狹窄燈光在靈異黑暗空間緩慢掃動,更是傳統恐怖電影的經典手法,燈光中出現的恐怖人形,則與《黑暗侵襲》中的穴居怪人如出一轍,無論形體、胖瘦、姿勢、面部特寫。

韓國恐怖片十年最佳,終於來中國了,名不虛傳!

在這段時間裡,影片以一系列高效的傳統恐怖手法,對角色進行清理,這種高效雖減損了劇情編排的樂趣,卻製造了足夠突出的臨場緊張,令觀影情緒被牢牢抓住,觀眾得以獲得一種「心無旁騖」的快感。

電影開篇,導演便安排了一次「鏡淵」(如深淵般的鏡中鏡,源於法語「mise en abyme」,又名「紋心結構」),試圖令觀眾深陷電影之中,但熟料,直到70分鐘之後,觀眾才能真正陷入恐懼。

《昆池巖》對電影配樂的慎用,則延續了偽紀錄恐怖片的優點:儘量依靠環境音提升恐怖效果(其實《昆池巖》並不算嚴格意義上的偽紀錄片,其DV質感不像《中邪》那樣連貫始終)。即使用到配樂之時,也能明顯感覺到剋制:不僅音量不重,音樂風格相較其它恐怖電影,亦相對舒緩,當然,仍顯鋒利。但從電影中直播元素的角度來講,這些零星的配樂都應該被棄用,畢竟,直播畫面本身是沒有音樂的。

韓國恐怖片十年最佳,終於來中國了,名不虛傳!

電影裡的七名探險者,片中的角色名就是他們現實生活中的真名,可見影片希望打造一種絕對真實,然而,偽紀錄片手法的斷斷續續、劇作對人性的教條式演繹、電影配樂未對直播畫面進行規避……等等,都在對電影的真實性進行不同程度的剝奪。

所以整部電影看下來,導演似乎想通過多種手法令恐怖片類型迴歸傳統經典,卻因力有不逮,使影片只成功了五分之一,不過這五分之一,已足夠令人在黑漆漆的影院打翻爆米花了!

而在看《昆池巖》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卻是:

為什麼不乾脆用挖掘機把這家精神病院給推平呢?

你們嚼得? (單選)
0
0%
該把這家醫院推平,一了百了!
0
0%
不該推平,嚇嚇更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