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野草是外來入侵植物,果農對其深惡痛覺,不曾想是保肝良藥

導讀:在農村長期生活的人,估計對“小飛蓬”這種野草比較熟悉,它是一種外來入侵植物,因為它會抑制果樹、農作物的生長,所以果農對其深惡痛絕,可不曾想是一種保肝良藥。

這種野草是外來入侵植物,果農對其深惡痛覺,不曾想是保肝良藥

小飛蓬、又叫魚膽草、竹葉艾、臭艾、小山艾,破布艾、加拿大蓬等。也有的農村地區,習慣叫它為“驢尾巴蒿”,因為其長得很高,很像長長的驢尾巴。

這種植物,常生於曠野、荒地、田邊、河谷、溝旁和路邊等地。可以產生大量“瘦果”,而“瘦果”借冠毛隨風飄散,蔓延極快,而且對其它植物具有極強的排它性,會通過分泌化感物質抑制鄰近其他植物生長。對秋收作物、果園、茶園危害嚴重。農民對其深惡痛絕。

大概是1860年時,在我國山東的煙臺市首次被發現,而到了現如今,其在我國各地均已有分佈,可見其繁殖可怕程度!

這種野草是外來入侵植物,果農對其深惡痛覺,不曾想是保肝良藥

其生長習性:喜陽,耐寒,土壤要求排水良好,但周圍一般可以有水分。可見,這種植物對環境還是有一定要求的,也就是說它的生命力並不是很強,但是它的繁殖能力就足夠強大了,要不然也不會從煙臺漫延到全國範圍內了。

這種野草是外來入侵植物,果農對其深惡痛覺,不曾想是保肝良藥

回到本文主題,自然界中,許許多多的野草,對農田的莊稼可能是個危害,但另一面,它更會產生藥用價值、經濟價值。這也充分體現了事物的兩面性甚至多面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