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選擇水稻品種及培育壯秧技術

科學選擇水稻品種及培育壯秧技術

新一年備耕生產開始了,針對當前形勢,提醒各位稻農朋友,一定要及早動手準備,科學做好備耕。去冬今春我省氣象條件與往年相比,存在不利因素。2017年冬季我省平均氣溫低於常年同期,降雪偏少;2018年1-2月全省平均氣溫低於常年同期,降雪量與常年同期接近,凍土層比常年偏厚。根據歷年經驗,我省4月上、中旬可能發生階段性低溫,出現“倒春寒”現象。為實現水稻高產、優質、高效的目標,針對以上不利因素,如何科學選擇水稻品種及培育壯秧技術向各位稻農做如下簡要介紹:

科學選擇水稻品種及培育壯秧技術

一、品種選擇及種子處理

1. 品種選擇。選擇審定推廣的熟期適宜、優質、高產、抗逆性強的品種。種子質量要求,純度99%,淨度98%,發芽率最好在95%以上。

2. 種子處理。

試驗發芽率:為了確保出苗質量,購種後要立即做種子發芽試驗,觀察種子發芽率。在播種前15天做最後一次發芽試驗,以確定播種量。3天發芽率應在95%以上。

曬種:浸種前曬種2-3天,打破種子休眠,提高發芽率。

鹽水選種:用比重為1.13的鹽水進行選種,(10kg-12kg鹽加水50kg,新鮮雞蛋露出水面1cm2),剔除不飽滿種子,使種子的飽滿度達到98%以上。鹽水選種後要立即用清水清洗2-3遍,每選二、三次,要用雞蛋再測一次比重,及時調整鹽水濃度。

浸種消毒:目前常用的種子消毒藥劑咪酰胺、二硫氰基甲烷使用多年已經出現抗藥性,殺菌效果下降,建議選擇氰烯菌酯浸種或採用咯菌腈包衣,每35kg種子用25%氰烯菌酯(3000倍液)15毫升。如採用包衣劑(咯菌腈)包衣。先用清水浸種5-7天,浸種後催芽至露白,然後用包衣劑(咯菌腈)包衣,2.5%適樂時10毫升包衣4千克幹種,包衣後陰乾24小時,然後浸種,浸種積溫達到100℃,一般15℃條件下浸種6-7天。

種子催芽:浸好的種子在30℃-32℃條件下催芽36-48小時,芽長1mm為宜。高溫破胸(30℃-32℃)、適溫催芽(25℃)、低溫晾芽(15℃)。

二、培育壯秧

1. 培育壯秧意義

俗話說“秧好半年糧”,壯秧產量高。水稻要想高產,培育壯秧是關鍵。因為壯秧有利於水稻低節位分櫱的生長與發育,低節位分櫱是實現單位面積足夠穗數和粒數的基礎,是保證齊穗大穗、高成熟度,高產穩產的必要條件。

2. 苗床地選擇

選擇地勢高照、背風向陽、排水良好、水源電源方便、土質肥沃偏酸、無農藥殘毒的地塊,設置適當集中的固定高臺秧田。秧田內建有井(水源)、床(苗床地)、溝(排水溝)、場(堆肥場、堆床土場)等基本設施。秧田常年固定,常年培肥秧田地力,方法是秧苗移栽後每100㎡苗床施腐熟農肥1.5m3,均勻翻入。沒有旱田的稻區,可在水田中選高地,要求高出地面50cm高臺建棚。

科學選擇水稻品種及培育壯秧技術

3. 提早扣棚

可以起到增溫散墒的作用,苗床越乾燥,土溫上升越快,越有利於水稻秧苗生長,減少後期病害的發生,利於培育壯秧。扣棚前一週,清除育苗棚區積雪,一般在育秧前10天扣棚,地勢較低的育苗區域,要起高床,棚周圍挖排水溝,以利於排除積水。據研究,水稻根系生長最低溫度為12℃;水稻葉片生長最低溫度為15℃,如果低於臨界溫度,相應部位就會停止生長,因此水稻育秧外界氣溫需穩定通過5℃,棚內土溫達到12℃以上,開始播種。

4. 做床

當棚內土壤融化10釐米以上時開始翻地作苗床,摟出土中的根茬和雜物,保證苗床高出地面10cm,可提高地溫2℃-3℃,床面平整,高低差不超過0.5釐米,置床上實下松。翻地前,要施腐熟的農家肥,每100㎡施腐熟豬糞1.5立方米,或尿素2㎏,磷酸二銨5㎏,硫酸鉀2.5㎏,均勻拌入5釐米深的床土內,然後將床土耙細耬平,育秧前1天澆透底水。

5. 配製營養土

育苗營養土用肥沃的旱田土或前一年取的水田土與腐熟的豬糞或草炭按體積比3:1的比例混合堆制,播種前過篩,然後加入壯秧劑充分混拌後使用。缽盤育苗:434孔拋秧盤,每盤約需2公斤營養土;機插毯式苗每盤約需3公斤營養土。

科學選擇水稻品種及培育壯秧技術

6. 播種

播種時間:水稻育苗播種適宜時間是由兩個條件決定的,一是根據當地插秧時間向前推35-40天,一般我省水稻適宜插秧時間是5月18日-28日;二是根據當地氣溫,氣溫穩定通過6℃水稻大棚育苗就可以播種。吉林省水稻最佳育苗時間一般在4月10日-15日。

播種量:434拋秧盤播種量3-5粒/每缽,機插毯式苗播種量每盤3800粒,機插缽型毯狀苗播種量每盤2500粒。

覆土:育苗的覆土必須細緻,是出苗好壞的關鍵技術環節,覆土厚度0.5-0.7釐米。

7. 秧田管理

秧田除草:目前,主要是在播種後採用丁·撲合劑進行土壤封閉,但是該藥劑使用不當極易產生藥害,播種後不進行封閉。採用苗後除草,不但除草效果好而且非常安全。在稗草1.5葉期,用10%氰氟草酯乳油20ml/100㎡兌水5升噴霧,如果發現有闊葉雜草可加48%苯達松水劑30ml/100㎡。

溫度管理:出苗期棚內溫度28℃-30℃; 1.5葉-2.5葉棚內溫度25℃-28℃;2.5葉-3.5葉棚內溫度22℃-25℃;3.5葉以後棚內溫度22℃以下。

水分管理:在水稻出苗前應保持床土溼潤,出苗至1.5葉期應控制澆水,1.5葉期後按需適時澆水。床面發白,早晨秧苗葉尖不吐水,通風時秧苗葉片打卷,是秧苗缺水的症狀,需澆水。

秧田追肥:秧苗從2葉露尖到3葉展開,胚乳營養耗盡,而至離乳期,所以一般在2.5葉期、3.5葉期追肥補充養分,硫酸銨每盤5克(1錢)即每100盤1市斤,撒施後澆水。

防治立枯病:立枯病的診斷,首先看稻苗心葉尖上早晨有沒有水珠,其次是把病苗連根拔下後,掰開根和莖的連接處看,莖的中心變褐色就是立枯病。先是葉尖不吐水,心葉變黃,嚴重時整株變黃死亡。防治:在秧苗l.5葉期用30%瑞苗清每瓶50毫升噴灑50平方米苗床,加適量生根劑。

科學選擇水稻品種及培育壯秧技術

8. 壯秧標準

秧苗葉齡3.5-4.0葉,秧齡30天。地上部分3、3、1、1、8。即:中莖長3毫米以內,第一葉鞘高3釐米以內,第1葉與第2葉葉耳間距1釐米左右,第2葉與第3葉葉耳間距1釐米左右,第3葉葉長8釐米左右,株高13-15釐米。地下部分1、5、8、9。即:種子根1條,鞘葉節根5條,不完全葉節根8條,第一葉節根9條突破待發;百株地上部乾重3克以上,要求白根多、鬚根多、根毛多。

9. 秧苗移栽前準備

在水稻移栽前3-4天三帶下地。一是帶肥:每平方米苗床施磷酸二銨100克;二是帶藥:預防潛葉蠅。根衛(噻蟲胺)0.5%顆粒劑,100平方米3公斤在插秧前7天撒施,撒後澆水。或提前5天90%殺蟲單100克/100平方米。三是帶生根劑:一般用碧護(赤黴素、吲哚乙酸、蕓薹素)5000倍液噴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