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的影視公司不適合上市,IPO之路堵死後如何融資?

文 | 九九消寒

根據行業人士對“2018年創新層掛牌公司初步篩選名單”的分析,楊冪的嘉行傳媒、馬天宇的經紀公司盛夏星空等公司之所以沒有出現,是因為不滿足於新三板,有準備上市的計劃。

而在去年,嘉行傳媒時任董秘李娟也曾說過,2018年的重點工作是準備IPO。

上市,狹義上又稱首次公開募股,即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是非常受“缺錢”的影視公司青睞的募資方式。

但自從2016年10月新一屆證監會發審委上任,近兩年監管部門收緊了相關併購重組政策,導致大批影視公司在上市這條路上更加艱難。

據行業媒體統計,2016年以來共有19家影視類公司上市失敗,包括作價98億元的樂視影業,4度上市失敗、估值達32億元的永樂影視,作價21億元的千足文化等。

95%的影視公司不適合上市,IPO之路堵死後如何融資?

2017年全年共有438家公司成功IPO,但其中的影視公司只有三家:橫店影視、金逸影視和中廣天擇3家公司,其餘都陷入僵局。2018年一季度IPO通過率僅為43%,影視公司IPO形勢更為不樂觀。今年3月以來,華視娛樂、新麗傳媒、開心麻花、和力辰光四家影視公司也都紛紛中止IPO。

上市不易,但上了市就能過得好嗎?

從近期披露的上市影視公司2017年報數據觀察,逾30家新三板和A股上市影視公司中,淨利潤下滑的公司有11家。

影視行業屬虛擬經濟,是出了名的高風險行業。影視項目受創意、製作、市場等多種因素影響,體量越大風險越高,上市公司拿著股民的錢,就意味著被資本捆綁,只能迎險而上,絕無退路。

而影視行業因其行業特性,比起其他高風險行業,對資本市場尤其不負責。

距上市只差一步的開心麻花2014年—2017年上半年淨利潤分別為:4074萬元、1.32億元、7480萬元、2635萬元,即使已經是業內獨樹一幟的喜劇品牌,業績依然非常不穩定。

同樣發力上市的和力辰光2015年—2017年上半年的淨利潤分別為:9455萬元、1.86億元、-3391萬元,2016、2017兩年之間竟是天壤之別!和力辰光背後有郭敬明帶來的《小時代》系列、《爵跡》系列等極具潛力的項目資源,也曾有過《飛躍老人院》《歸來》等優秀的作品積累,但這些都無法保證它能在變幻莫測的影視市場站穩腳跟。

95%的影視公司不適合上市,IPO之路堵死後如何融資?

影視公司變數大,往往是由於體制不規範、不完備,基礎不牢。許多影視公司都是“創始人中心制”,過於依賴創始人個人的能力和資源,如果這個創始人缺乏健全機制的意識和能力,不能讓公司在個人能力之外有一個成熟的運轉機制,那麼一旦創始人發生任何變動,整個公司都會陷入危機。

95%的影視公司不適合上市,IPO之路堵死後如何融資?

比如曾經的影視圈黑馬小馬奔騰,過於依靠靈魂人物、家族式經營,因此自創始人李明去世後,大批人才流失,生機難返,最終在去年10月被公開拍賣。

這種不完善的體制對股民極不負責。

但有些原因也不是一般公司能把控的,比如面對日新月異的影視市場,沒人敢說什麼樣的項目鐵定大賺,什麼樣的項目絕不會虧,對很多一年僅靠一兩部片維生的公司而言,有太多因素威脅著他們,以最近甚囂塵上的《英雄本色2018》為例,經典IP、強卡司、經驗型導演也沒能整出個好電影,最終鉅虧一個多億。如果這發生在一家上市公司身上,無疑是滅頂之災。

95%的影視公司不適合上市,IPO之路堵死後如何融資?

上市往往意味著騎虎難下,甚至自身發展都會受到限制。

一些成功上市的公司因為上市面臨無彈性的業績壓力,不得不衝著更大的利潤“躍進”。和對賭一樣,影視類上市公司為了保證業績的平穩增長,往往會設定一定的業績目標,在這樣的壓力下,一些盲目迎合市場,缺乏質量的作品應運而生,流量明星+IP模式火熱一時,劇情無腦,甚至滿屏摳圖的亂象就是被這樣推到了一個高潮。

反過來這也限制了影視公司自身的發展,一味的逐資本而行,會讓原本積累的優秀團隊在浮躁的市場上找不到用武之地,專業得不到鍛鍊,而當觀眾漸漸冷靜下來擦亮眼睛,呼籲精品,這些公司又會陷入迷茫期,或是不滿足於分眾市場帶來的利潤,或是仍夢想著套路圈錢,往往容易陷入更大的陷阱。

95%的影視公司不適合上市,IPO之路堵死後如何融資?

一波憑實力上市的優等公司陷入了逐利的怪圈,意味著整個影視市場少了一波精品內容的生力軍,多了一波不良風氣的助推者。這顯然不利於整個行業的發展。

因為風險難控,且容易造成負面的市場影響,總體看來,多數影視公司其實是不適合上市的,一些以上市為目標的公司應該三思再三思,充分考量自己是否能承受上市後的環境。這就不得不回到根本問題上,影視公司的缺錢問題該怎麼解決呢?

資本趨於理性的同時,影視市場也在走向成熟,從前資本遊戲場的規則正在改變。首先是准入規則,先天不足的小公司死的有多快有目共睹,在入局做公司之前,一些從業者最好的選擇還是通過跟投或多參與一些項目,積累項目經驗和人脈,否則上馬後無依無靠,只有徒做炮灰。

一些已經成立的公司面臨缺錢,與其瞄準越來越窄的上市之路,還不如計劃計劃如何贏得BAT這類互聯網大佬的青睞

同處於國內環境,這類投資方能夠提供的不僅是資金,還有一般公司單打獨鬥難以掙得的業內資源,從初期的項目把關到終端的宣發出口,都可以近水樓臺先得月。比如原屬於光線的新麗傳媒,在放棄IPO之後被騰訊33億高價接手,納入到了泛娛樂生態鏈條,這對於新麗來說也許比上市要穩妥划算得多。

95%的影視公司不適合上市,IPO之路堵死後如何融資?

影投人制片工場

有眼力、有腦洞、有大神的一站式精品影視內容製片工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