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說的這句話,擊中了師範教育、教師職業的痛點

5月13日,馬雲在杭州師範大學110週年校慶演講上表示,中國教育的一個問題是,成績不好的人才會讀師範學校,中國應鼓勵最優秀的人才進入師範。“老師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的人,要讓老師真正成為最受尊敬、待遇最好的職業”。

馬雲說的這句話,擊中了師範教育、教師職業的痛點

今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作出頂層設計。《意見》明確提到,切實提高生源質量,對符合相關政策規定的,採取到崗退費或公費培養、定向培養等方式,吸引優秀青年踴躍報考師範院校和師範專業。但從現實看,師範院校和師範專業,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還有待提升,最為關鍵的是,必須提高教師的待遇,保障教師的教育權利。

目前,我國同時存在教師職業和師範專業對優秀人才吸引力不強的問題,具體表現為,在中高考升學中,成績優秀的學生報考師範院校、專業不踴躍;在學成畢業後,有的師範教育專業畢業生,不選擇從事教師職業,有的學生當年報考師範專業,只是為了考進學校,獲得一張大學文憑。根本的原因是,教師的待遇不高,同時教師群體的職業倦怠感,也對優秀人才選擇師範專業、教師職業產生較大負面影響。

馬雲說的這句話,擊中了師範教育、教師職業的痛點

拿幼師來說,《意見》就要求提高教師質量,逐步將幼兒園教師學歷提升至專科,小學教師學歷提升至師範專業專科和非師範專業本科,初中教師學歷提升至本科,有條件的地方將普通高中教師學歷提升至研究生。這是因為我國學前教育幼師隊伍的整體學歷不高,根據教育部年度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幼師中,學歷主要集中在專科水平,佔總數的56.37%,有22.4%的教師只有高中及以下文憑。而眾所周知,在各地的中考中,選擇進師範學校的學生,絕大多數是進不了普高的學生——能進普高,儘量進普高,師範學校和其他中職學校一樣,還被視為低人一等的學校;在各地的高考中,高職高專還安排在最後批次錄取,雖然也有高職單招和高職自主招生,但高職還是不少學生進不了本科院校之後才做出的選擇。

教育部的統計數據還顯示,按照教師和幼兒的比例1:15,保育員和學生的比例1:30測算,我國現在還缺幼師、保育共190萬。為此,需要加大學前教育專業招生的力度。我國有關師範院校,也大力開辦學前教育專業,包括招生男生公費學前教育師範生。可是,從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的學生,有不少並沒有選擇到幼兒園工作,其原因是幼兒園工資待遇低、工作壓力大、工作成就感不高。

提高教師待遇和給教師良好的工作環境,是增強教師職業、師範專業吸引力的根本所在。在提高教師待遇方面,我國必須嚴格落實《教師法》,依法保障教師的平均工資不得低於或者高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從現實看,要落實教師的待遇,需要建立國家教育公務員制度,明確教師是國家教育公務員;與此同時,應改革我國基礎教育的經費保障機制。目前,我國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的生均公用經費,已經統一標準,並由省級財政統籌(對不發達地區加大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力度),但佔教育經費大頭的教師待遇部分,還主要由縣級財政保障,由此導致教師待遇的保障力度受制於各地的財政實力。要提高基礎教育教師待遇,必須強化省級財政對教育經費的統籌。

馬雲說的這句話,擊中了師範教育、教師職業的痛點

而在保障教師待遇的同時,還要進一步擴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營造教育家治校的環境,促進教師職業化、專業化發展。調查顯示,我國中小學教師,有超過八成有很大的工作壓力,而大部分工作壓力,來自非教學工作,教師要花很多精力參加評比、檢查、評審,填各種表格。在今年兩會上,教育部部長還對這種現象提出批評,要求校長拒絕各種“表哥”、“表叔”,不要去幹擾教師。另外,由於家校之間的溝通缺乏暢達的機制,一旦發生學生傷害事件,不管學校、教師有無責任,家長都要對學校、老師“興師問罪”,這也導致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束手束腳,教師的地位和形象也在一次次的圍繞師德問題的爭議中受到影響。

因此,要吸引優秀人才讀師範,從事教師職業,只有對優秀人才的倡議,號召是不管用的,在人才自由選擇、多元選擇的時代,要正視成績不好的人才會讀師範學校這一現實,只有真正讓老師成為最受尊敬、待遇最好的職業,才能建設高水平的教師隊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