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安籍吳培森閒話“十方齋”

吳培森閒話“十方齋”

中國日報 - 生活

“弘揚中國書畫之鄉文化藝術,酬十方齋主遠寄墨香,一壺簡單清新工夫茶,笑看人生幾多愁。”多麼雅緻的精神境界啊。這是“十方齋”主吳培森孜孜以求的生活狀態。

出身在東南沿海農村家庭的吳培森從小就有著七彩斑斕的夢,嚮往綠色軍營和 書畫藝術。 2002 年的冬季, 18 歲的他懷著對軍營無比憧憬報名參軍,圓了當兵報國的夢。東北的冬季和部隊緊張枯燥的生活訓練都是十分艱苦了,但他熱情依舊,在東北瀋陽軍區那座軍營一呆就是幾個年頭。站崗、訓練,履行著衛國戍邊的重任,多次受到部隊領導的肯定與嘉獎。

詔安籍吳培森閒話“十方齋”

【十方齋齋主吳培森(右一)與人民解放軍廣州軍區空軍建設局長林茂光少將(右二)合影】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軍隊的性質和使命決定的它只能是人生當中一段永不磨滅的紅色記憶!退伍後,吳培森利用在部隊所學的一技之長在上海一家大型汽車製造廠(延鋒偉世通)受聘模具技術師一職,月收入 5000 多塊。按理說在當今就業形勢較為嚴峻的狀況下,能擁有一份安穩工作應該感到滿足了。然而,面對每天簡單、重複的機械化操作,他覺得這樣的“安逸”太過於枯燥,不能把他最大的潛能激發出來。於是,他探尋著新的途徑......

家鄉福建-詔安自古以來文風熾盛,翰墨飄香,1992年就被國家文化部授予命名為“中國書畫藝術之鄉”,2008年8月又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家鄉濃厚的文化氛圍喚起他對這一塊熱土的嚮往與渴望。書畫藝術陶冶人的情操,古玩藝術品亦是能透過時代工藝從而很好地瞭解人文歷史,這些都是一般物質所不能替代的。雖然自己當不了什麼書畫家,但是如能從事與書畫相關的裝裱業,經營書畫藝術、收藏品也為傳統工藝的傳承,推動書畫藝術的發展盡一份心力。一個念頭閃現在吳培森腦海裡,他決定開一家書畫裝裱兼古玩藝術品店。而他的想法卻遭到家人的反對,因為裝裱業、古玩都與他所擅長的模具技術風馬不相及,開字畫裝裱古玩店意味著他多年的模具技術將丟棄。天生就富創意,勇於挑戰的他憑著一份執著辭了職,回到詔安拜師學習裝裱工藝。

為了學好裝裱,吳培森耐心地向師傅請教,反覆揣摩,力求在熟知的狀態下善用,以求達到傳統與創新相結合,形成獨特的個人風格。

店名曰 “十方齋”,意為集十方裝裱精湛於一室。他由於技藝過關以及誠信經營,開業後生意興旺,業務不斷。這是對他的付出給予最好的回報。他說雖是累了點,卻是快樂的。因為這是他的喜好。在“十方齋”,他每天都有飽滿的精神與勁頭,臉上總是洋溢著春風般的笑容。目前,他主要是從事傳統字畫、油畫、十字繡、婚紗照等業務,同時配製各式實木、紅木複雜框藝,也經營名家字畫以及藝術、民俗收藏品。

詔安籍吳培森閒話“十方齋”

【吳培森與中國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委、中國書協理事、中國美協會員沈一丹(右一)合影】“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閒者便是主人,品茗賞墨,品賞書畫、感悟生活、回味無窮。”走進“十方齋” ,不僅能欣賞到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國家一級美術師劉藝東、陳敬國等先生的佳作,還能一睹本地知名書畫家的藝術精品。如果不想談生意,也能感受“十方齋”的藝術氣氛,店主自然以誠相迎。“經營商多以盈利為目的”,吳培森以為:盈利固然重要,但能為書畫從業同行及書畫愛好者提供一個交流、互動的空間,他亦很樂意。因此,常見他和朋友們品茶聊天,聊書畫、談裝裱、敘人生 ......

吳培森在事業和生活中信奉這樣兩條:一是看準的道就堅持走下去,再就是助於人而不輕易去求於人。平時他也很喜歡看書,他說看書的習慣是在部隊養成的。在書裡,他學到了很多。懂得了寬容待人、容人之短、容人之長、容人之過、容人之功、容人個性,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要與有思想的人交友,多學習,最大限度地改掉一些不良習慣完善自己。因為這是一種美德,是一種道德修養。只有自身不斷完善,才會有更多的自信。他“詭秘”地說,在盛世文化的大背景下,雖然目前全縣從事文化商品的店家眾多,但是一切都是以人為本的,經營首先就是經營自己,帶著真誠、感恩、將心比心地處處為顧客著想,這才能夠立足在這片文化之林。他有信心把“十方齋”做到同行之首。問他何以敢“口出狂言”,他拍了拍胸脯笑著說:因為年輕,一切皆有可能。

大凡創業成功者,除了必定的知識技能,自信是離不了的。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吳培森的“十方齋”一定能夠做成書畫收藏、裝裱界的文化品牌。 (沈少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