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食北山探索黃酒振興路

立足生態 創新工藝

黃酒作為我國傳承至今的古老酒種之一,經歷了千年輝煌歷史。然而,近年來受到啤酒、葡萄酒、白酒等品類的影響,黃酒市場有些低迷。中國黃酒的發展之路應該如何走?近年來,中食北山(福建)酒業有限公司通過創新工藝開發出的黃酒得到市場廣泛認可,黃酒產業帶動福建柘榮農民標準化種植黃金糯稻,助推農民脫貧增收。

優良生態出好酒

中食北山(福建)酒業有限公司坐落在福建柘榮縣城,總投資2.25億元,佔地面積45588平方米,是現代化123產業融合及精準產業扶貧的重點龍頭企業。“好酒源於好生態”,柘榮縣位於福建省東北部,這裡氣候獨特,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氣候溫和溼潤,盛產釀酒所需的黃金糯稻。黃金糯稻是柘榮縣一個獨特的稻穀品種,用它釀造的黃酒不僅甘甜芳醇,增進食慾,而且品質高、口感好。目前該企業已在當地建設萬畝黃金糯稻和太子參原料基地,並取得“有機黃酒”生產認證。

好水出好酒,水是釀酒最根本的。水太硬,鈣、鎂離子含量偏高,釀造出來的黃酒口感生澀。如果把水去除得太乾淨,那麼釀造出來的黃酒所含的微量元素就會偏少。柘榮縣自然環境得天獨厚,這裡水資源豐富,擁著距地表200多米的地下岩層水。檢測報告數據顯示,該地區地下水偏硅酸、鋅、鍶含量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飲用天然礦泉水》標準要求,屬於稀缺性礦物水源。可見,好水出佳釀是非常有道理的。

曲是酒中骨。中食北山配以有益菌純糧發酵而成的上好紅曲,具有一定的養生功效。紅曲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及鈣、磷、鐵等物質。

中食北山探索黃酒振興路

精湛技術釀好酒

柘榮豐富的水源、上好紅曲、黃金糯稻,加上太子參原料基地為釀酒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釀酒技術也很關鍵。釀酒不僅需要精湛的技藝,更需要淡然的心境。其實好酒跟做人一樣,都要不著急,才能把事情做好。

該公司創始人陳瑞清是一位土生土長的柘榮人,是國家高級釀酒師和品酒師。為了傳承代代相傳的家的味道,也為了保留創新的傳統古法釀酒技術,陳瑞清收集眾多民間祖傳佳釀秘方,於1996年創辦了柘榮天宏釀造廠。2012年,該廠由中國食品工業(集團)公司入資重組為中食北山(福建)酒業有限公司。

目前,該公司配置了大型釀酒設備和技術。2017年,該公司與天津科技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簽訂了產學研合作協議,組建合作基地,在紅曲黃酒、紅曲醋、酵母開發等發酵食品領域開展深度交流合作,共同打造福建紅曲酒特色產業。目前該企業參與起草的紅曲酒國家行業標準已經通過工信部56位專家評審。

中食北山探索黃酒振興路

獨特工藝成好酒

中食北山黃酒的優良品質,得益於柘榮縣的自然環境和獨特的水質,還有祖傳的精湛釀酒技術,三者巧妙結合,缺一不可。

該公司董事長陳瑞清有著20多年的釀酒經驗,一直傳承《北山酒經》古法精釀工藝,堅持大缸手工釀製。據介紹,該公司生產釀造出來的黃酒,需要經過浸米、蒸飯、落缸、發酵、壓榨等十幾道工序。其中,落缸發酵技術堪稱公司核心技術。此外,米飯和酒麴要拌均勻,如果拌不均勻,有的是生飯,這樣釀出來的酒很容易變酸,導致口感不好,甚至影響到身體健康。

柘榮黃酒企業把黃金糯稻稱為“酒之肉”,紅曲稱為“酒之骨”,水稱為“酒之血”,整個操作技藝稱為“酒之經絡”,把其釀造的黃酒與育人同等對待,其重視和精工細作可見一斑。

該公司依託天津科技大學發酵工程學科,利用專業、人才優勢,結合當地黃金糯米、紅曲等資源優勢,建立合作機制,搭建產學研交流合作平臺,在生產工藝革新、技術水平提升、新產品開發、專業人才培養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目前,該企業多項釀造工藝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此外,該企業在存儲黃酒時,利用柘榮山區晝夜溫差驟變的氣候特點,創造獨特的黃酒發酵和儲存的自然條件,其發酵的酒集幽香、陳香、醇香於一體。

質量管理保好酒

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嚴格的管理制度是公司產品質量的保證。該公司秉承細緻生產理念,在釀造黃酒的過程中對品質要求十分嚴格,每道造酒工序採取逐層檢驗制度,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公司堅持“原生態、綠色、健康”的產品定位,對產品質量從源頭開始抓起,讓消費者吃上綠色、健康的黃酒。公司斥資100多萬元對企業所在地的地下水進行勘探,抽取距地表200多米的地下岩層水,經水的二次檢測報告數據顯示:鋅0.3、鍶0.2、偏硅酸42.4,符合國家標準要求。

公司總經理陳桂清介紹說,為了讓產品更健康,企業在黃酒釀造中帶領團隊研發脫醇器等設備,可以去除黃酒裡面的雜醇油以及甲醇等物質。在包裝前,黃酒中含有的極微量對人體健康無益的甲醇(高級醇)、醛、醚類等有機化合物都已經去除。同時,提高酒中脂類含量。

憑藉得天獨厚的資源,收集眾多祖傳的佳釀秘方,以過硬的品質保障食品安全技術,中食北山收穫了累累碩果。目前公司開發了黃金糯米酒、十二時辰、榮蜜酒、鳳裡紅等多種產品。產品遠銷國內外,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