砧木展新枝:茄子上了樹——湖北黃岡春陽樂耕園考察見聞

砧木展新枝:茄子上了樹——湖北黃岡春陽樂耕園考察見聞

李振中(左一)與黃岡市農業局副局長馮軍(前)考察當地合作社

在大多數人心中,茄子都是一年生植物,而且也就半米高左右,而在這裡,幾米高的茄子樹不足為奇。

這些稱之為“樹”的茄子,看似跟普通茄子沒兩樣,但真正瞭解後,令人稱奇。據春陽樂耕園負責人方陽春介紹,這些普通的茄子植株為藤狀,產量較低,而經過科技人員採用無土栽培、多幹整枝等方法培育出的茄子樹,則可以像大樹一樣生長,產量是普通茄子的很多倍,且果實飽滿、口感好,同時兼具觀賞性。

茄子、番茄、辣椒是我國露地和保護地栽培的主要蔬菜之一。但由於近年來茄子、番茄、辣椒的黃萎病、枯萎病等土傳性病害發生較為普遍,對這3種蔬菜的高產和穩產構成很大威脅,嚴重影響生產效益。物理、生物和化學等方法的防治效果均不理想,又沒有抗重茬的高抗品種。對這3種蔬菜栽培來講,如何促進其高產穩產,選擇合適的品種和進行抗逆性栽培至關重要。鑑於我國茄子、番茄、辣椒產區的生產現狀,湖北黃岡經過多年的摸索與研究,尋找出一種多年生、省工省錢、既高產又抗病,且口感與營養價值高的新品種與栽培模式,即採用嫁接技術,把傳統栽培的茄子、番茄、辣椒品種嫁接到木本砧木上,很好地預防和減輕了茄子、番茄、辣椒土傳性病害的途徑。並且具備了比傳統的栽培管理粗放、成本低、品質好、產量高及效益突出等優點,完全顛覆了傳統的種植模式。通過對山茄樹的組織培養與植株再生,將傳統栽培的茄子、番茄、辣椒品種嫁接到木本砧木(山茄樹)上,對山茄樹組織培養的意義和嫁接對茄子、番茄、辣椒的抗病性、生長髮育、產量及果實品質的影響等進行研究,旨在加快茄子、番茄、辣椒等主要蔬菜的木本嫁接品種在全國的推廣和普及。

砧木展新枝:茄子上了樹——湖北黃岡春陽樂耕園考察見聞

大棚內的山茄樹

目前,春陽樂耕園與華中農業大學合作引進技術含量高的秦茄樹、番茄樹、辣椒樹以及從湖北省農科院引進蓮籽新品種項目也在運作之中。秦茄樹、番茄樹、辣椒樹為多年生木本蔬菜,四季可開花掛果,每年畝產可達上萬公斤,其生長壽命可達數十年。該產品栽培管理粗放、成本低、品質好、產量高,經濟效益突出。前期投入大,後期投入小,而且秦茄樹、番茄樹、辣椒樹隨著年限延長,其產量更大,屬短、平、快、風險小的朝陽產業,獲利空間大。自該項目開工後帶動周邊大批農戶脫貧致富,給扶貧對象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和就業機會,帶來更大的社會效益。

據介紹,木本砧木嫁接茄子、辣椒和番茄有五大優勢:一是多年生。其生長壽命可達幾十年,樹高可長到8米左右,數十公分粗,種一次可收益數十年,完全顛覆傳統茄子種植方式。二是產量高。移栽一個月後茄子即開花掛果,四季可開花掛果,單株產量每年可達百斤左右,在大棚內一年四季可開花掛果,每年畝產可達上萬公斤。三是抗性強。屬木本小喬木,耐水耐肥,耐貧脊土壤,喜溫喜光;抗病、抗蟲、抗重茬。四是成本低。栽一次多年受益。苗子移栽成活率高,田間管理簡單粗放,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節約了生產成本。五是品質好。茄子口感柔滑細嫩,原生態,且營養豐富,含有人體所必需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既可炒、燒、蒸、煮,也可油炸、涼拌、做湯,是餐桌上的美食。

通過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對茄子樹生長的茄子成份進行檢測,結果表明,其重金屬含量比國家規定的普通茄子低幾十倍;蛋白質等含量比普通茄子要高;鈣含量高出普通茄子兩倍以上。

茄子實行標準化生產是大勢所趨。標準化生產是按照一定的生產流程和操作規範對蔬菜進行生產管理,其主要目的是通過控制茄子的生產環境,減少化肥、農藥和其他有害物質的使用量,確保蔬菜生產過程無公害,生產出符合有關質量標準要求的茄子產品。

據瞭解,目前,多數地方仍沿用傳統且落後的茄子栽培技術,特別是在保護地栽培中,與保護地栽培相配套的新方法整枝技術、微灌溉澆水技術、配方施肥技術、病蟲害煙劑防治技術、二氧化碳氣體施肥技術、化控技術、再生技術等應用得不多,而更多的是把露地茄子栽培的一套做法搬進了溫室、大棚內,從而限制了保護地茄子的生產潛力發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