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榮耀讓騰訊賺300億 為何多家遊戲公司卻“認慫”不願上市?

文/財經雜壇

王者榮耀讓騰訊賺300億  為何多家遊戲公司卻“認慫”不願上市?

渴望融資造血的遊戲公司似乎對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又一家遊戲公司終止了IPO。

近日,遊戲公司多益網絡宣佈終止A股IPO申請。多益網絡表示,綜合考慮目前資本市場環境和監管政策後,本公司謹慎決定終止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並已撤回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申請文件。

今年前四月,除多益網絡以外,蘇州蝸牛數字科技和上海綠岸網絡也分別宣佈中止和終止在A股的IPO申請。其餘繼續排隊的遊戲公司還包括上海米哈遊網絡科技、樂元素科技、廣東趣炫網絡、四三九九、上海波克城市、浙江無端科技和北京檸檬微趣等,其中樂元素一度中止審核,後恢復。

據悉,近一年多來國內互聯網遊戲公司IPO也沒有成功案例。

王者榮耀讓騰訊賺300億  為何多家遊戲公司卻“認慫”不願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遊戲公司一旦有產品走紅,其利潤會大幅飆升。最典型的就是騰訊的《王者榮耀》。手遊數據公司Sensor Tower的數據顯示,《王者榮耀》2017年全年收入可能在300億人民幣左右,單月流水在20-30億元之間波動。

這也讓資本對遊戲公司青睞有加。而大多數遊戲公司屬於創業企業對資金又十分渴求,那這些公司為何要主動放棄IPO呢?

證監會對遊戲公司的態度變化是重要因素。證監會對遊戲公司信息核查和披露範圍從財務數據擴大到運營數據層面,深入到用戶年齡、地域分佈、IP 地址等底層數據。在遊戲公司IPO 信息披露準則不明確、運營數據核查困難的情況下,信息披露仍是遊戲公司通過審核的最大難點。

依賴單款產品的遊戲公司業績可持續性受到關注。證監會反饋意見對遊戲公司主要產品生命週期、單款遊戲收入佔比等數據的披露要求嚴格。無端科技、米哈遊等單款產品依賴程度高的公司業績可持續性受到關注。

簡單說,證監會更懂遊戲了,證監會也要讓投資者更懂遊戲,遊戲類公司的IPO將迎來一個更專業、更嚴格也更健康的時期。

王者榮耀讓騰訊賺300億  為何多家遊戲公司卻“認慫”不願上市?

事前早有徵兆。2017年5月初,《關於網絡遊戲類公司IPO指引》的傳聞在業內引起熱議。雖然官方至今沒有對那篇所謂的“內部稿”做出回應,但據業內消息稱,在信息披露方面,不僅是首次公開募股的公司,一些正在進行投資併購的公司也收到了證監會的相關問詢。

更早之前,關於遊戲類公司,證監會主要發佈了兩個重要文件,分別是2014年的《涉及遊戲公司併購重組信披要求》和2015年的《互聯網遊戲企業審計指引》。

對於遊戲公司來說,上市是一把雙刃劍。

遊戲公司的收益本來就隨著單款產品的業績而起伏,上市了還要有二級市場投資者盯著,做遊戲的重心本來就是要埋頭管產品,現在還得各種路演去跟投資人溝通——看看盛大一直操心著股權,好的遊戲產品卻不見有什麼新作,最後更是接連賣掉股權,盛大互動娛樂集團已經不再持有任何盛大遊戲股份。

另一個風險在於一款遊戲的成功並不能代表公司的成功。越來越多上市的遊戲企業在證明,遊戲的生命週期不管是幾年,都面臨著產品生命週期終結的風險——無論怎麼開發新款遊戲,都有可能完全失敗,同時錯過機會。

上市也會因股權分配導致部分骨幹員工離職。以上市為目標,可以給員工吹個很大的泡泡,對於穩定研發隊伍很有大的作用,可是到了真正上市的那一天,公司以及內部會發生一次劇烈的震動:因為股權,許多人的心態會發生微妙的變化——有些會覺得自己分到的股權達不到自己的期望值;有些滿意是滿意了,但會覺得已經達成了這個公司我最終想要的了,而失去幹下去的動力——憋屈的不想幹,有錢的想跑路。

王者榮耀讓騰訊賺300億  為何多家遊戲公司卻“認慫”不願上市?

當然,對於創業公司而言,誰都知道盡快上市可以降低經營風險。雖然IPO後會受到SEC的監管,但也會從公司品牌、現金流兩個方面給創業公司帶來巨大回報。

業內人士表示,國內部分遊戲公司主動終止IPO的情況說明,有些公司的實力還是不夠強,很難在未來的資本市場經受住監管的考驗。他們大多想法還是以圈錢為目的。在發現監管部門比以前聰明很多之後,知難而退或許是一個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