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陽天妃廟謎團:內陸罕見的海神廟因何落戶南陽百年之久?


南陽南關新街是一條狹長東西向小街,街南側,幾座多層樓房圍出一片空場,有半個足球場大,空場被瓦礫覆蓋。

空場西側是一片菜地,菜地上,一個孤零零鐵架子懸著天妃廟三字,廟呢?我向空場東側望去,被瓦礫堆包圍著的有一片灰濛濛低矮建築。

望著瓦礫堆中的“省保”,我有種它隨時會被推倒抹平的錯覺。

河南省博物院專家杜啟明曾評價:“這座天妃廟十分重要。我在內陸跑了很多省,都沒有見到媽祖廟,我認為它可稱為內陸最北的媽祖廟。”

這座廟南邊不過200米,便是白河。天妃廟其實是白河昔日水運繁華的一個見證。但白河水運,也是個“沉了底”的話題,關注者少,相關遺存更少。引用南陽貼吧帖子:“能見證南陽水運的文物就快沒了,南寨門沒了,水門沒了,小水門就剩一個券門立著。”再加上這座殘得厲害的天妃廟,白河水運,留給我們的線索不多了。”

在內陸地區如宛,出現河神廟不稀罕,荊紫關平浪宮就是一例。但一座海神廟媽祖廟的出現,卻出乎眾人意料了。福建人的“鄉邦之神”媽祖,是被誰帶到白河邊的呢?這其中又有什麼傳奇故事發生呢?

翻過廟門前的瓦礫堆,來到灰瓦灰牆的三間廟門前。廟門是白木門,門上匾額為“天妃廟”。

廟坐北朝南,進去後,是一個不大的院落,還算花木扶疏。正面是大殿,殿額有匾“天后宮”。大殿三間寬,紅漆門窗,屋簷斗拱有新鮮彩畫。殿前左右側,各有幾通石碑。

進得殿裡,我發現這是全廟最華麗的一處所在。正面神櫥紅漆鮮明,簷與柱上都盤繞著多條金龍,襯托出海神尊嚴。神櫥中供著多位神仙,最中間,是一位美麗的女神,面相豐滿圓潤,寬頰豐頤,眉若新月,雙目寧靜含蓄,嘴角內陷,面帶微笑,神態慈和,有母性光輝。因其被歷代皇帝反覆晉封,媽祖已從最初一個普通巫女成為天妃,她的衣飾華麗高貴,也充分昭顯了身份。

她面前擺著紅漆神案,香花糕點皆精緻。而香案前的殿堂,亦寬闊開朗,光線充足。兩邊牆壁上,還有精緻彩繪壁畫,如同連環畫般,繪出媽祖一生主要事蹟。


出了這座主殿,廟內一派冷落。主殿西側建了兩間小屋,貼著“張爺殿”、“老君殿”字樣,老君殿前,香爐都是磚頭砌的,香火把紅磚燻得烏黑。

從主殿“天后宮”再向北行,最後一進殿宇是三間破敗的娘娘廟。加上建在廟門西側的那間城隍殿,附屬於這座海神廟的,有四間小廟,它們建築的隨意性與簡陋模樣,顯系後來添加。我猜想海神廟香火不旺,駐廟道人居士們才要想法子多請神仙提升人氣。

建廟具體起因是什麼?天妃廟的管理員說:“聽說是清代時,新野鄧縣有幾個南陽商人,一起出海辦貨,起了大浪,別的船都沒回來,就他們這條船回來了。當時有人看見天妃娘娘在空中現身,天上有上萬只鳥把船圍起來,保護了船。大家許願掙的錢用來修廟。廟北邊200米就是白河,白河原來老出事,修海神娘娘廟,大家希望娘娘也保佑船工船伕。”


事實上,建天妃廟,算是“政府行為”。據廟內古碑所記,它是由官府發起,由眾人捐助所建。建廟的背景是白河發達的水運。

北師大教授、民俗學家蕭放道:“當時南陽白河航運業較發達,福建茶商、浙江絲綢商人、江西瓷器商人及陝西、山西的藥材商人,都通過長江、漢水,進入白河,到南陽經商,此地成為南北商品經銷的重要區域中心。隨著商業活動的擴大,白河邊形成了新街。”

媽祖廟,之後在嘉慶四年重修。到了清光緒十年,還有一次比較大重修。

這次重修,是福州人陳履忠組織操作的。他有個很長的官銜:“特用知府候補同知直隸州知南陽事”,“前面是虛職,這人就是南陽縣長。”

陳縣長在碑文中細述了自己重修神廟的原因,他說他自幼生在海疆,從小見老百姓遇驚濤駭浪,或者船遇颶風“觸礁石勢芨芨”,“相率長跪誦天妃神號”,天妃必有靈驗,必在眾人歡呼中施救。

而百川歸海,天妃佑海疆,也必佑白河漕運,為她立祀是造福南陽百姓的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