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高考的憑證,准考證在古代竟還有這樣的作用,真是難為了學子

文/青史一卷

20歲之前的我們似乎始終與學校為伍,最美好的年紀也都是與學習相伴。美好的學生生涯中,除了電視劇中讓人回憶滿滿的同學情誼,也存有不少的趣事。

參加高考的憑證,准考證在古代竟還有這樣的作用,真是難為了學子

而其中,監考中,學生與老師可就添油加醋般帶出了故事性。一個費盡心思考試作弊,一個秉承著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原則,處處嚴查。而這樣的作弊紛爭自古至今一直都有存在。

參加高考的憑證,准考證在古代竟還有這樣的作用,真是難為了學子

經歷過高考的我們都知道,對於現在的學生而言,高考已經成為無數學生的敲門磚,尤其對於農村的孩子而言,高考對於他們而言是最公正的競選通道。而對於古人而言,科舉制度對所有寒門子弟而言,已成為一生為之奮鬥的目標。

參加高考的憑證,准考證在古代竟還有這樣的作用,真是難為了學子

在現代的高考中,高考證成為我們進去考場唯一的憑證,至關重要。確定考場學校,初次巡視,保安看管,儀器檢測。信號屏蔽,一系列的現代化手段都被應用其中。而且社會各方面也均會全面鼎力支持,所有出租車優先接送學生,免費派水,為高考學子提供貼心的後援。

參加高考的憑證,准考證在古代竟還有這樣的作用,真是難為了學子

科舉制度在隋朝時開始實行,受各種條件的限制,古人並沒有那麼多先進的儀器來為大考做準備。不過,他們也有自己時代條件下的“准考證”。可別小看這張小小的紙,你的姓名,戶籍,身份,身高體貌特徵都會被詳細描述,也就是“浮票”。

參加高考的憑證,准考證在古代竟還有這樣的作用,真是難為了學子

當然,文字描述下的人物形象終歸還是會有偏差。嚴格的監考員甚至會因為考生的胖瘦變化而將其攔截在外,可見,這不只是一場學識的考驗,更是運氣的比拼。

參加高考的憑證,准考證在古代竟還有這樣的作用,真是難為了學子

好不容易確認身份,還要經歷搜身的環節。衣服全部要被除去,頭髮也要披散開,嚴苛制度不亞於現在。後期很多人覺得這種方式有違尊重之道,後期也逐漸廢除了。除此之外,考試中採取全封閉,每個人都用席子隔開,吃喝拉撒都在其中,保證從頭到尾的嚴謹性。

參加高考的憑證,准考證在古代竟還有這樣的作用,真是難為了學子

但是就算如此,替考的事件也還是無法避免。甚至在歷史記載中,出現一人替多個人考試的情況。不過隨著各項制度的愈加成熟,制度也在時代的推進中愈加完善。

參加高考的憑證,准考證在古代竟還有這樣的作用,真是難為了學子

如今,高考即將到來,社會的各方面都在全面鼎力支持,學子們奮戰許久也已經到了證明自己的時刻。對於我們的考生而言,集中精力,把握機會才是重中之重。記得,千萬不能作弊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