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條因素告訴你豬肉價格為什麼持續走低?

從今年開始,豬肉的價格一直走低,有一位養殖戶的粉絲問我:“這種行情,賣豬就會虧錢,一直在低位震盪,稍微漲一點馬上就跌下去了”。那麼,造成豬肉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小財女給你分析幾條原因給大家參考。

話說2016年是養豬戶收益最好的一年,住家一直維持高價持續到2017年年初,2017年下半年才開始慢慢回落。按照這種走勢,要維持兩年左右。

豬肉價格是有周期的

在所有的農產品中,豬肉價格週期波動最明顯。在生活中,我們老百姓在買豬肉的時候都能感受到豬肉價格的波動(畢竟豬肉是我國最常見的肉食)。未來兩年左右是豬價的虧損期,現在處於下跌趨勢。養殖戶要看準週期,找好節奏去養殖,不要盲目哦。

生豬供應大於需求

前面提到過,2016年養豬戶收益最好,其實是從2015年三月豬肉價格攀升,持續到2016年。這個時候養殖戶和一些養殖企業看到利潤,手裡又有充足的資金,就開始跟風擴充產能。2017年開始不斷補欄,目的就是爭相進入養豬行業,想分一杯羹,所以今年的生豬供應很充足。

豬肉消費減少

今年年初,全國規模以上屠宰企業累計屠宰量6000萬頭生豬,同比增長17.5%,這大大證明了市場不缺豬肉,價格難以上漲。並且現在大家消費水平提高、開始逐漸走向健康飲食,大多數人開始選擇牛羊肉和海鮮了,豬肉吃的也比較少了,結果豬肉成了生活中的替代品。

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環保!

大家都知道,養豬是很汙染環境的。正因為如此,很多養豬戶排放不達標,被禁止養殖。養殖過得生豬是要處理,並且今年養豬要徵收環保稅。養豬戶本身收入就不高,還要承擔環保稅,只能全部出欄拋售,造成一時供大於求,價格也隨之下跌了。

總結的這些原因希望大家參考一下,僅限個人觀點。但並不代表未來週期養豬是不賺錢的,所以我們要找好節奏,看準市場豬肉價格的走勢,以及未來的趨勢,合理養豬,合理補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