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紮用品雖不吉利,但都要了解,不然就會背上“不孝之名”


紙紮,在民間有很多不同的稱謂,如扎作、糊紙、扎紙、扎紙庫、扎罩子、彩糊等。廣義的紙紮包括彩門、靈棚、戲臺、店鋪門面裝潢、匾額及扎作人物、紙馬、戲文、舞具、風箏、燈綵等。狹義的紙紮指的是喪俗紙紮,主要指用於祭祀及喪俗活動中所扎制的紙人紙馬、搖錢樹、金山銀山、牌坊、門樓、宅院、家禽等焚燒的紙品。

中國的紙紮藝術最初起源於喪俗,它是將扎制、貼糊、剪紙、泥塑、彩繪等技藝融為一體的民間藝術。紙紮在民間又稱糊紙、扎紙、扎紙馬、扎罩子等,它是為滿足民眾祭祀信仰心理及精神需要的一種形式。

紙紮的種類不外乎以下四類:一是神像,如入葬時焚於陵墓前的大件扎製品;二是人像,包括童男童女、戲曲人物、侍者等;三是建築,如靈房、門樓、牌坊、車轎等;四是明器、包括飲食器皿、供品和吉祥用品以及瑞獸類。諸種紙紮作品取材巧妙,工藝精湛。

小編在朋友的白事上,見到很多老人在指導朋友妻子在紙紮上用剪刀剪上幾下。

原來紙紮房子都是給糊好的,需要死者的兒子或者兒媳要給房子的門用剪刀給剪開,這樣的用意是讓死者能夠住進去,如果沒有剪開門的話,死者在另一個世界就是收到這些房子也沒法住進去。

紙紮汽車,需要在上面寫上死者的名字,備註其專用。

車子的門也需要死者家屬為其剪開。

四合院子的大門已經被剪開。

院子裡邊的每件房屋的房門和窗戶都已經剪開。

紙紮門樓,家屬拿著剪刀為死者剪開房門。

每件紙紮用品都要寫上死者姓名,並備註其專用。這些傳統文化能夠流傳至今,也是有一定的講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