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這不起眼的村莊,居然是明朝大官退休府宅,還有崇禎聖旨旌表

金寨這不起眼的村莊,居然是明朝大官退休府宅,還有崇禎聖旨旌表

金寨縣,南溪鎮,在丁埠立夏節起義大王廟不遠的地方,有個村莊叫後衝村。幾幢老屋主體梁傾瓦殘,青磚支撐的高屋畫簷凋零殘缺。在茂林修竹映襯下,如同走到生命盡頭的老人。老屋久經歲月沖刷更顯滄桑,彷彿每一片瓦片都在訴說著那段歷史故事。

金寨這不起眼的村莊,居然是明朝大官退休府宅,還有崇禎聖旨旌表

走近屋內,精緻木雕、石雕,青磚圖案精緻多樣,花紋歷經多年線條依然清晰。殘舊的厚重木門、文革語錄、掛在牆頭的簸箕、蓑衣、斗笠……每個老物件,都映射出老屋的舊時光。

金寨這不起眼的村莊,居然是明朝大官退休府宅,還有崇禎聖旨旌表

黝黑的煙火牆上,曾經昌盛發達的蛛絲馬跡猶隱約可見,唯有雕樑畫棟、高簷照壁、鐘鳴鼎食的繁華只有憑遊客來想像了。

金寨這不起眼的村莊,居然是明朝大官退休府宅,還有崇禎聖旨旌表

誰曾想,400年前這些結滿珠絲的老屋,竟是一代名宦的歸隱華居。一磚一世界,一瓦一春秋。走近老屋,觸摸著它斑駁的牆壁,感受著它的往日氣息,聆聽它每一絲光、每一道影裡暗藏的老故事,彷彿回到了400年前的舊時光。

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山高路險,林深水長的大別山裡,這個叫瓦屋灣的小山村,多了幾分熱鬧,幾輛帷幔緊閉的官車,把一行官家裝扮的人安置在路邊,卸下一箱箱的書和衣奩後,調頭回驛站。

金寨這不起眼的村莊,居然是明朝大官退休府宅,還有崇禎聖旨旌表

路邊奉命灑掃官道的山村野民,懷著敬意遠遠望著這些富貴人家和他們不同裝束的家丁。聽著他們有些熟悉又有些陌生的鄉音俚語。在相互竊竊私語後,才知道,是周家大公子回來了。

金寨這不起眼的村莊,居然是明朝大官退休府宅,還有崇禎聖旨旌表

這個周家大公子,就是周汝弼。

據史書記載:周汝弼,萬曆丙午年科舉人,丙辰科進士,殿試三中丁,授肥鄉縣知縣,天啟二年(1622年)行取山東道監察御史。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1624年疏彈魏黨左遷陝西參議,後削奪回籍。這是他入朝為官後首次返鄉,家鄉的山水修復了周汝弼不屈意志,目睹山民野夫艱難生活,他憂心忡忡。

崇禎元年(1628年)清除閹黨後,他再度被召回朝廷,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他勤心政務,為民鼓呼,興利除憋,一路升遷江西督糧道、浙江副使、江西四參政、湖廣按察使,加布政使銜、陝西左佈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延綏巡撫。

金寨這不起眼的村莊,居然是明朝大官退休府宅,還有崇禎聖旨旌表

明末崇禎性格多疑,官難其職,在朝官員去者日多。周汝弼性格耿直,犯顏直諫,仕途多變,他屢生退意。崇禎十一年,六十二歲的周汝弼終於如願以償,致仕回籍通籍。

金寨這不起眼的村莊,居然是明朝大官退休府宅,還有崇禎聖旨旌表

回鄉後的周汝弼閉門讀書,眼看各地饑民四起,為盜為賊,肆掠鄉里,他傾力修建了這棟老屋,收族人,濟貧困,賑饑民。無奈此時大明朝廷如同四面透水的破船,在風雨飄搖中隨時傾覆,他獨木難支,心力交瘁,終於在無盡的焦慮中,留下這棟老屋,撒手西去。崇禎十三年(1640年)九月十七日已時,周汝弼去世,享壽六十四歲。

金寨這不起眼的村莊,居然是明朝大官退休府宅,還有崇禎聖旨旌表

兩年後,崇禎十五年二月,朝廷下詔,誥命封他為通奉大夫,這是一個山裡走出的讀書人所有享受的最高待遇了,從此商城周家名揚方圓百里,成為一方望族。崇禎十七年(1644年),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明亡。

金寨這不起眼的村莊,居然是明朝大官退休府宅,還有崇禎聖旨旌表

一棟老屋見證一個朝代的興衰,記錄了商城周氏當年的興盛。在崇山峻嶺中守望著鄉村的過往和未來,彷彿時間隨之凝結,卻讓世俗為之驚歎!

金寨這不起眼的村莊,居然是明朝大官退休府宅,還有崇禎聖旨旌表

如今,古屋、古樹、古橋、古道... 寧靜的院落,雞犬相聞群山掩映、綠水環繞的傳統村落,其土牆青瓦之間浸透著古村傳承百年的歷史印記,還保留著一如既往的淳樸與安詳...

金寨這不起眼的村莊,居然是明朝大官退休府宅,還有崇禎聖旨旌表

地址:滬蓉高速丁埠下高速路口右轉約兩公里後衝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