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打人,這背後的原因沒那麼簡單

我的朋友小A最近有點煩惱,因為他剛上幼兒園的兒子總是和小朋友起衝突,動不動就動手打人。小A已經教訓了孩子幾次,但收效甚微。

類似小A的煩惱,很多爸媽都有過。網上屢屢有類似視頻或新聞在流傳。有的孩子因為媽媽沒有滿足他的一個要求,就對媽媽拳打腳踢;還有些孩子在學校總是與其他孩子發生肢體衝突,讓家長操碎了心。還有些孩子沒有惡意,卻總是做些出格的動作。有位家長表示,別人的孩子去遊樂園都是去玩,自家孩子卻像是去練武,沒過多久,就會有小朋友被自家孩子抓傷。

孩子喜歡打人,這背後的原因沒那麼簡單

這種情況並非個例,很多家長對此覺得很困惑,孩子為什麼沒由來地喜歡打人呢?

0-2歲的孩子為什麼打人

對於0-2歲的孩子,表現出傷人行為的一個非常可能的原因就是孩子正處於手口敏感期。一般而言,孩子成長到18-30個月時,會出現與外界的第一次衝突。

在這個時間段,孩子學會了說話與走路,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感受世界。世界一下子變得豐富而有趣了,世界不再只是存在於眼睛裡,孩子會興奮且好奇地用身體去觸碰、感覺,用手去抓、用腳去踩踏、用嘴去咬,而且反覆重複同一動作。

孩子喜歡打人,這背後的原因沒那麼簡單

這個時期孩子,就進入了口手敏感期。孩子的四肢,尤其是手的功能分化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手腕到上臂的支配能力會迅速增強。孩子會更加主動的使用肢體語言。

但與此同時,這個階段也存在著一個矛盾,即孩子的表達能力仍然十分有限,而我們成年人則很難理解孩子想要表達的內容。在某些情況下,孩子會覺得很少被理解,因此會越來越敏感,很多情緒會逐漸堆積。高興、憤怒、難過,這些種種情緒長期交織在一起,會讓孩子覺得很混亂。而相對口頭語言而言,肢體語言最方便也最容易表達,因此,這時孩子可能就會出現打人、咬人、摔東西等行為。

孩子喜歡打人,這背後的原因沒那麼簡單

很多家長會對此覺得不知所措,但其實,這種打人行為的背後,表現的是孩子的一種情感焦慮。

曾經看到過一位擁有“鐵頭功“的男孩,他有時會突然用頭去撞爸爸媽媽。奇怪的是,孩子這樣做之前沒有任何預兆,他並不是因為生氣而去撞媽媽,往往前一秒他還興高采烈地跟媽媽聊天,下一秒就用頭猛撞媽媽。

這樣的孩子,打人的本意,可能只是一種情緒上的表達,或者只是想引起關注。可能只是表達自己很高興,或者希望對方聽自己的。但是這種行為,很明顯是孩子表達能力和社交能力沒有發育好的體現,如果遲遲不改變,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以後的生活。因此,家長應該儘早引起重視,家長如果很好地給孩子情感上地關懷和互動,就可以減輕孩子這種焦慮。多去詢問孩子暴躁行為後的原因和情緒,並有效地安慰這種情緒。

3歲以上孩子打人的原因

在孩子度過口手敏感期之後,孩子仍然喜歡打人,可能是一些更為複雜的因素引起的。

1.對他人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

孩子如果在小時候沒有很好地建立對他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對別的孩子心存戒備,在其他孩子接近他時,他就很容易覺得受到了威脅,繼而發起攻擊。

對此,父母可以經常與孩子做一些親子游戲,因為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來源。同意,父母也可以多多幫助孩子交到一些好朋友,減少他的戒備心理。

孩子喜歡打人,這背後的原因沒那麼簡單

2.外界的侵犯引起憤怒

有些孩子很有自己的主見或者喜歡自己一個人玩耍,這時如果有其他小朋友,打擾到他,他就會覺得非常不滿,這種情況下,孩子可能一著急就動手打人了。

對於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合理溝通與解決問題的技巧。學會在與別人發生衝突時怎麼來協調和妥協,如何用語言來表達想法,而不是用肢體衝突去解決。當然,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和同理心絕非一日之功。父母們還是要多給孩子成長的時間。

孩子喜歡打人,這背後的原因沒那麼簡單

3.對攻擊行為的模仿

有些人在表達友好時,喜歡勾肩搭背,孩子看到了可能也會學著模仿,但是孩子容易沒輕沒重,不小心打了其他孩子的臉。

更為嚴重的情況是,家長可能本身習慣採取暴力教育的方式,有專家認為,一個孩子所尊重的人表示出了攻擊行為,將會對孩子產生極大影響。社會心理學研究發現,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在兒童期曾經受過家長懲罰的人,長大後更可能以暴力對待其他人,這稱之為“家庭暴力社會遺傳“。

因此,家長首先要做好自己,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同樣,在看到孩子進行不恰當的行為模仿時,一定要為孩子樹立邊界,告訴他如何才是合理的行為。

總之,孩子打人並不意味著孩子是喜歡使用暴力的壞孩子,家長要時時關注打人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和情緒因素,才能幫助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