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互聯網大反思

全球互聯網大反思

最近一段時間,Facebook開始嘗試改變一些信息流規則,一方面將將流量向朋友間分享和討論的帖子、照片和視頻傾斜,一方面考慮將流量向權威媒體傾斜,從而保證內容的真實性、可靠性。這種改變導致了Facebook股價的大跌,但Facebook仍然做了。

扎克伯格看起來對公司的策略進行了反思。因為Facebook已經不再是一家社交網絡了,它有世界上最多的用戶,它是突發新聞的擴散源,它是美國大選的主戰場,它是ICO騙局的召集地……

Facebook太大了,大到已經成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即使是最講究充分商業競爭的美國,一家公司也要承擔商業之外的責任。

除了扎克伯格,“硅谷投資教父”彼得·蒂爾也在反思,這位硅谷傳奇巨頭曾與埃隆馬斯克聯合創建PayPal,他是Facebook最大的個人投資人,也曾為LinkedIn、SpaceX、Yelp等數十家著名科技公司提供早期資金。

但彼得·蒂爾近期宣佈將搬離硅谷。他說:

當我在硅谷工作時,我很難看到整個美國是哪裡出錯了。我所在行業,在計算機和軟件方面取得巨大進步,當然,也賺了很多錢。然而,硅谷是個小地方。就全美來說,工資沒什麼增長,美國人收入甚至比十年前更少,醫療保險和大學學費卻在節節攀升。我們的經濟被嚴重損害了。政府出問題了。對整個國家,自完成‘曼哈頓計劃’是個驚人的衰退。在硅谷,我們不能接受這種無能,也無法接受這樣的政府。我們沒探索火星,卻入侵了中東。

彼得·蒂爾認為,信息化浪潮並沒有創造出足夠多的就業機會。虛擬經濟的繁榮,不能取代現實世界的進步。

除了美國同行,在太平洋的這一側,中國的BAT也在反思。在阿里18週年慶上,馬雲說阿里巴巴與普通企業的區別在於社會責任,“解決多大社會問題,成就多大企業”;馬化騰也在騰訊“成年禮”後頻繁地提及社會責任,認為社會責任將不僅是騰訊的最基本責任,“而應成為騰訊的未來擔當,被我們的產品、我們的服務當作前提來考慮”。

社交給騰訊帶來了巨大流量,遊戲給騰訊帶來了真金白銀,但騰訊能簡單的躺在“社交+遊戲”裡不管不顧悶頭賺錢嗎?如果不能管控遊戲帶來的種種副產品,騰訊再賺錢,也是有“風險係數”的。

上個月,騰訊推出了五款功能類遊戲,包括《榫卯》《摺扇》《紙境奇緣》《歐氏幾何》,以及一款以重新演繹中國北方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為背景的遊戲,涉及到傳統文化、理工鍛鍊、科學普及三大領域。

騰訊功能遊戲《歐式幾何》

這些遊戲並不能為騰訊掙錢,這是騰訊作為遊戲行業領頭羊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的表現。同時馬化騰在各個場合反覆強調他重複了無數次的防沉迷措施,包括上線青少年成長守護平臺。馬化騰說,“我們希望能以身作則,樹立行業榜樣。”

這也可以理解為,在利潤之外,社會責任也成為騰訊經營中的重要考量維度。

老巨頭們在反思,小巨頭也在反思。

今日頭條的張一鳴最近在清華做了一場對話,對面是清華經管學院的院長錢穎一。面對臺下700名清華師生,張一鳴談到科技平臺應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不能只看成長,不看責任,否則,就會有盲目的科技樂觀。”

關於互聯網公司經營中要考慮的維度,一般就是聚焦公司的主要產品(業務)的當下數據以及預期增長,比如用戶數、日活躍用戶、GMV、利潤等等。這些數據完全是基於business層面的考慮,而且是可量化的。

對於一家創業公司來說,這樣做是沒問題的。公司越小,越需要把自身數據化的價值放大,從而獲得資本的認可。但公司變大之後,無論上市與否,只要自己的產品成為國民級應用,公司的價值其實不止於產品(業務)的簡單增長。

可以從張一鳴和錢穎一的對話中看到,他對企業的存在意義本身,進行了深入思考。他說,“我們通常說企業作為商業組織,有幾種形態。一種是個體戶,自己管理自己就行,不影響別人。一種是工作室,你參與到某個企業的某個環節。一種是普通企業,有上游、下游和同行。一種是平臺型企業,你影響很多人。還有一種是全球平臺型企業,在很多國家產生很多重要的影響。”

“這幾年,科技讓移動互聯網滲透率提高,平臺型企業的影響越來越大。平臺型企業,特別是科技平臺型企業,大到一定的程度,成為了社會公共基礎設施。這時,對平臺的要求,就不僅僅是商業公司的法律責任,而是更高了。”

張一鳴的意思是,當一家公司體量足夠大的時候,就不能再“悶聲發大財”,必須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用電影裡的話說,就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今日頭條也一樣。無論是頭條APP,還是抖音、火山小視頻、西瓜視頻、悟空問答,在母公司“字節跳動”的產品矩陣中,已經有至少兩款產品成了國民級應用(頭條和抖音),某種程度上,這家公司已經不再是嗷嗷待哺的創業公司了,而是一舉一動都能影響普通人的生活,哪怕是一個微笑、一次憤怒、一種興奮。

我想說的是,當一家公司憑藉現象級的產品擁有龐大規模的受眾之後,它如何處理自身和這個群體的關係,甚至要比處理與競爭對手的關係還要重要。眼裡只有競爭對手,那就是比用戶數、比估值、比融資金額,這是改變世界的過程中的必經節點;但如果自身已經成了世界,再去做上述數據的簡單對比,很容易讓一家公司失去最重要的東西。

況且,主動去承擔社會責任,未必沒有商業上的收益。

前兩天今日頭條6週年年會,張一鳴面對公司所有同事提出了未來今日頭條的新願景:全球創作與交流平臺。張一鳴還說,今日頭條2018年的關鍵詞是“全球化”。

但我印象最深的,是張一鳴關於今日頭條的一套新說法。“在創業初期,我就說我們同時在做兩個產品:一個是業務的產品,一個是公司產品。公司產品是業務產品的基礎,有很多公司抓住一個業務機會快速起來,這種公司叫風口上的豬,我希望我們能夠找到風口抓住業務機會,希望我們能夠自己帶有動力,我們不是靠運氣,公司本身有創造力,是一個優秀的產品。”

業務產品和公司產品。什麼是業務產品呢?就是今日頭條、抖音、火山小視頻、悟空問答……什麼是公司產品呢?就是推出並讓這些產品獲得良性增長的能力,這種能力看不見、摸不著,它就像DNA一樣,一次次複製到每一個員工腦子裡、複製到每個新產品裡。

“在市場上,包括二級市場投資者,不僅對業務產品估值,也會對公司產品進行估值。哪怕同樣的業務、同樣的收入、同樣的增速,如果一個公司治理結構更好,如果一個公司的企業文化更好,如果一個公司能夠不斷推出新產品,那麼一般來說市場會給它更好的估值,會給它更多的信心。”張一鳴這段話揭示了一個重要認知:一家公司應該承擔的,不僅僅是硬邦邦的產品數據,還應該有軟實力。

軟實力對內是企業文化,對外是社會責任;企業文化是保證一家公司創新活力的源泉,社會責任是一家成熟公司最大的賦能。對於今日頭條這樣的內容公司,對社會的賦能能力是其在中國獲得全面估值的一個必備因素。

張一鳴說,“今日頭條每做一個業務,外界關注度非常高,對我們的標準更高,也要承擔更多的責任。承擔更多的責任才能獲得社會更多的信任,才能更好地開展業務。”

應該說,今天今日頭條經歷的,BAT都經歷過,遠在美國的Facebook正在經歷。如果說BAT和FB是上市公司,社會責任的建構屬於市值管理的範疇,那麼今日頭條這種還未上市的超級獨角獸,正在面對估值管理的階段,就是不僅僅強調增長,還要尋求高質量增長。從“改變世界”到變成一個“世界”,每家大公司、大平臺都要經歷這個階段。

自喬布斯封神開始,“改變世界”幾乎成了所有創業公司的奮鬥目標,而眾多中國創業者更是將這四個字奉為座右銘。但我覺得比改變世界更難的,是你所創立的公司本身就成了世界。這個時候,再用“改變世界”的心態去做公司,就不合時宜了。

所以,從扎克伯格、馬雲、馬化騰、張一鳴們的反思來看,除了產品矩陣的考量之外,公司產品也是一個重要視角。我們不妨說,企業文化、社會責任正在成為所有平臺級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並且會越來越重要。

這或許是互聯網行業告別“野蠻生長”,進入下半場後,巨頭競爭中一個最重要的變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