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到底有多好?

公務員好不好,說起來,這是一個沒有固定答案的話題。比如你問甲,甲可能回答說:挺好的啊,工作清閒,收入穩定,只要不犯原則性的錯誤,基本可以保證一輩子衣食無憂。你問乙,乙可能說:就那樣吧,一天到晚瞎忙,也不知道忙的啥,溫水煮青蛙,混吃等死。你問丙,丙可能說:有什麼好的,就拿那點工資,還得整天裝孫子,累的像狗一樣,要不是老婆工資還可以,要不連孩子都養不起。你問一千個人可能有一千個答案。

目前,社會上對公務員的認可度還是很高的,我三十左右的年紀,爸媽一輩的聚在一起的話題由誰誰家孩子考上哪個學校變成了誰誰家的孩子考上某某部門的公務員了。我也有幸成了別人家的孩子。我先後在四個地方做過公務員,哈哈哈,而且四個不同的省份,重慶、廣西、湖北、廣東,說句吹牛逼的話,在我這個年紀能有我這種經歷的人不多。

回到正題。到底公務員好不好,要從幾個不同的角度來看。

公務員到底有多好?

一、不同地域的公務員收入、工作量、幸福感等等差異巨大

公務員到底有多好?

2.經濟發達地區,公務員收入高但幸福感一般。還是以我為例,我後來選調到廣東,在珠三角做公務員。月到手比湖北提高了近5倍,年底還有獎金。但是,面臨動則上萬的房價,面臨幾塊錢一斤的蘋果,我覺得生活捉襟見肘。看看周圍,開公司、辦企業的、做高管的,一個個開著好車、住著好房,事業有成,春風得意,再看看自己,拿著死工資,一天天消耗青春毫無建樹,心中無數次愧對自我。有時,和在小城市工作的同學聚在一起,總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我收入是他們的數倍,可反而感覺他們過得更如魚得水,瀟灑滋潤。工作上,在湖北時,一年到頭也沒幾件事做,大多數時間都是閒的蛋疼。在廣東,卻像條狗一樣,一天到晚,忙個不停。若以官本位的論調論,我的幸福感並不高,因為我出入不能報銷、也沒人求我辦事、更不會有人給我送禮,甚至在身邊成堆成堆的土豪眼中,我是一個窮逼。不過,若以內心的感受來講,我覺得我很幸運,我不用因為辦一點小事到處請人吃飯,我不用出趟遠門還在糾結坐硬座還是臥鋪,我不再覺得坐飛機的都是有錢人,我不再覺得香港澳門多麼高大上,我不再覺得公務員要幹一輩子,種種東西,更重要的是,我不再坐井觀天了。

公務員到底有多好?

二、不同層級、不同部門的公務員的收入、工作強度、發展前景等區別較大。

1.收入要因地而論。像山東、河南、東北這些地方,基本上級別越高收入越高,一般來講,縣級部門比鄉鎮收入高、市級部門比縣級高。但是,江蘇、浙江、廣東等地方卻基本相反,越往下收入越高。

這裡順便提一句部委公務員收入其實比發達地區公務員收入低的多的多。我一研究生同學在某部,月入5、6000,沒有任何福利,在帝都活得很艱難。但是他的級別升的很快。

在同一個地方,同一個層次,不同部門公務員收入基本沒有差別,公檢法部門除外。

2.工作量、工作強度要因部門而論。不用說公安部門的工作量、工作強度是其他部門的數倍,而黨校、團委、民主黨派辦公室此類的部門其工作量、工作強度則比大多數部門低數倍。作為一個曾經的警察,說實話,警察的幸福感其實很低,各種壓力,來自於各方面。我在這裡就不再展開說了。

3.發展前景因層次、部門而論。你去省級的部門,在正常情況下,絕對比去縣級部門發展的好。平臺很重要,在縣級部門,一輩子混個科級都算祖墳冒青煙了,試想你在省部級部門動則接觸省內、國內大牛,即便沒有大的發展,但是你個人的眼界層次的進步絕對不是用什麼好處能衡量的。在一個層次範圍內,黨委機關像兩辦(委辦、府辦)、組織部、紀委、宣傳部、政法委的公務員發展前途絕對是最好的,尤其是兩辦和組織部,未來的局長、鎮長多數將出自這裡。一般的政府行政機關公務員,只能在本局內爬升,做到一把手的機率極低,能做到副職的已經是鳳毛麟角了,大多數做個股級幹部到頭。

三、不同格局、不同追求的人幸福感差異較大

1.學歷與職位的匹配度影響職業獲得感。近年公務員招考,無論什麼職位,基本上都要求本科以上學歷。這就決定了,必然有大批本科生、研究生湧向基層。尤其是曾學習生活在名校大城的碩士、博士研究生,考公務員可能去到四線、五線的小地方。從外部環境(生活、交通、醫療、教育等等)上,與一二線城市相比,幸福感會有直線下降的感覺。另外,這些高學歷的人,來到基層,去到縣、鄉鎮(街道)一級的政府機關,面臨的是一大批學歷低、思想舊、還十分把自己當回事的人,可能自己的科長、局長什麼的連大專生都不是(這裡我不是唯學歷論,學歷不高、思維開闊、能力強的人在基層也有,但不常見)。你極可能被學歷比你低、視野比你狹窄、思路比你短淺的人領導,這種情況下,你想你會有幸福感嗎?我有一個朋友,韓國某名校金融碩士,女,畢業回國考了選調生,去了中部某省份,兩年成了副鎮長。不過一直鬱鬱寡歡,沒有一天不想離開,她滿懷奉獻鄉村的理想,去到那裡卻發現沒人需要這些奉獻,鄉民的愚鈍和幹部的驕縱,讓她感覺有心無力。在周圍人眼裡,她是一個怪胎加傻逼,所有人見了她都戲謔的叫一聲李博士。

2.人生理念決定了是否適合體制。如果你是一個渴望自由,追求自我,喜歡無拘無束的人,那千萬別來做公務員,因為體制講究地位尊卑、論資排輩,一言一行都要遵從一定的規矩,而且這種規矩是無形的,你看不到卻能感受的到。我一個研究生同學畢業後在廣西一個偏遠城市的市委組織部工作,以前讀書時我們在一起縱酒高歌、談笑風生、針砭時弊,但畢業一年後我再見到他時,他完全像變了一個人。和我一起吃飯,全程只會說三個字好好好、對對對、是是是。我感覺很不習慣,昔日那個意氣風發、鋒芒畢露的哥們哪裡去了?如果你是一個追求穩定、不思進取、以老婆孩子熱炕頭為夢想的人,那麼公務員基本可以實現你的目標。當然,還有第三種,就是如果你胸有大志,志在“為生民立命”,造福一方,那麼公務員是你實現人生抱負的絕佳途徑,但是,前提是你能力超群、而且有較好的平臺、遇到絕佳的機遇。(至於一心想著當官的人,我不想過多討論)。

3.精神層次的差異使得對幸福的認知不同。當然,討論範圍僅為部分,因為不少大學生精神層次並不見得高。這裡我還是舉個栗子說明吧,我在湖北工作時,有一次和信訪局局長、副局長、公安刑警大隊大隊長一起去省城出差,第一天晚上幾人一起吃飯,他們三人要了兩瓶“白雲邊”白酒,我說我不能喝酒。結果被三個人輪流做思想工作,說什麼“你要融入規則,必須喝酒”、“在機關單位,不喝酒怎麼混”、“你不喝酒,領導會不喜歡”。我當時對這幾個孫子極為反感,這些人花納稅人的錢,喝自己的交際酒,還好意思一副奉公行事的嘴臉給別人上課。不過,我深知和這些人是沒有什麼道理可講的。因為他們就覺得可以免費吃吃喝喝簡直是實現了人生的巔峰。當時,我有一個領導某委副書記,一天沒有應酬、一天沒有酒喝就難受,想盡各種名目下去鄉鎮,說是調研,其實是去找酒喝,開始每一次都喜歡叫我,後來見我滴酒不沾,次數一多,就不再叫我了。我實在搞不懂那些沉溺於酒桌上的虛與委蛇、假意逢迎的人,他們究竟樂在哪裡。可能追求不一樣吧,就像我一個好友,在西部某省鄉鎮工作,每次電話都會對我說他今天在哪裡打了多少錢的牌,吃了什麼什麼,去小企業別人送給他什麼什麼,我感覺這就是他的格局吧。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