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變命運,買房改變階層

高考改變命運,買房改變階層

十年寒窗磨一劍,一舉成名天下知。

伴隨著驕陽似火、爍玉流金,高考,再次如約而至。

今年,2000年出生的千禧寶寶將走進考場,迎接人生第一場大考。

全國有975萬人參加高考,比去年增加35萬人,創下了近八年來的新高;河南報考總人數達到 98.38萬人,較去年增加11.8萬人,連續4年位居全國第一。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全社會都會為高考讓路,舉全國之力,結考生之順心,期待他們考出好的成績,改變命運,鯉魚躍龍門。

高考改變命運,買房改變階層

40多年前,高考制度的恢復,讓知識成為超越階級成分的普世價值,高考成了改變人生命運的最高意識形態。而40年後,長期承擔文化意識形態功能的高考,已經改變知識本身的含義。

社會已變得更加多元,選擇更加多樣,價值觀也趨向於參差百態。更多的關於“讀書無用”的聲音嘈雜在坊間,房地產上行之後,買房更是成為階層升級的唯一通道。再加上“主觀上沒有,客觀上存在”的階級固化,曾經改變命運的鑰匙,還能依然打開美好前程的大門嗎?

今年高考最火的段子,也是關於房子。

高考改變命運,買房改變階層

高考改變命運,這是無數人實現人生第一次躍層的機會。也是更多人最公平的實現躍層可能的最後一次機會。買房改變階層,固然不能否認,但是,高考改變命運依然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換句比較文藝的話說,高考之後有了愛情,買房之後有了婚姻。二者都是對人生起著關鍵作用的必修課。

老陳是一名企業家,擁有兩家頗具規模的公司,每年的利潤均在千萬上下。不過老陳並不喜歡把他稱作企業家,他自己更喜歡把自己當做商人,“一個奸商”。

老陳常說,企業家往往是個理想主義者,有情懷,有目標,利潤只是一個結果,這種人太累;而商人則簡單的多,利潤就是目標,其他的只是手段,雖然小人,但也灑脫。

老陳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在他的公司,提倡狼性文化,有業績就是爺爺,全公司上下捧著你;沒有業績,只能“裝孫子”,“忍辱負重”,期待厚積薄發,等待“成爺”的那天。

老陳說,這些文化都是從高考中學習的經驗。1998年,老陳在老家第一次參加高考,雖然學習成績一般,但卻被家裡人寄予厚望,期待考上重點大學。但理想豐滿,奈何現實骨感,老陳情理之中但又意料之外的落榜了,連專科都沒考上。“落榜的那些日子,簡直暗無天日,我是兒子,卻愣生生的降級成了孫子”,談及此事,老陳依然記憶猶新。

為了“提高輩分”,老陳開始奮發圖強。一年之內,眼睛近視了200多度,雖然沒考上重本,但總算考上了鄭州某知名本科院校。一時間,老陳在家裡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作威作福”。“從那開始我就知道,要想贏得尊重和地位,只有憑成績說話”。

大學畢業後,由於學校還不錯,老陳應聘到了一家省內頗為知名的企業,從文員做起,一直做到了策劃部副主任,在當時來講,收入還算不錯。但是,好景不長,4年不到,這家知名企業因市場環境大變,經營不善,宣佈倒閉破產,老陳也從一個小領導降級成為無業遊民。

由於當時剛剛買房不久,每個月要按時還貸,老陳壓力很大。那段時間,可以說非常幽暗,看不到光明。在對象的勸說下,老陳賣掉了房子,開始創業。有些人創業,一路都是溝溝坎坎,最後還以失敗告終;有些人則一路順風順水,一次功成。老陳屬於後者。

創業小有成績後,老陳開始想如何讓錢升值保值。這時候,他聽了一個知名財經作家的講座,說買房是最好的投資。於是,從2005年開始,老陳每年都要買一套房,這種習慣一直堅持到2015年。

2005年到2015年,這10年時間,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房地產行業也拔地而起,成為參天大樹;老陳的公司在被時代的洪流所裹挾前行。雖然2008年金融危機讓公司發展受到較大影響,但老陳的房產卻在關鍵時刻,凸顯了英雄本色。“金融危機的時候,資金斷鏈,銷路崩潰,數十名員工發不了工資,賣了4套房子,渡過了難關。”

從那之後,老陳否極泰來,繼續順風順水,直至今日。

老陳說,高考改變了我的命運,讓我從農村進入城市,“開眼看世界”,但房子卻改變了我的階級。如果沒有那一套房子,就沒有我後來的創業,如果不是賣了那4套房子,就沒有我如今的成績。房子,才是改變我階級屬性的關鍵因素啊。

老李和老陳同一大學,但比老陳小一屆,是老陳的師弟。兩人關係熟絡,上大學時,老陳就常說,老李一定是走仕途的料。一語成讖,老李果然在仕途的康莊大道上,上下而求索。

老李是鄭州周邊縣域人,2000年參加高考,一次功成的考入鄭州某知名學校。老李說,當時因為家裡條件不好,高二暑假還曾和同學去南方打過工,也曾想一直留在南方打工不回來,但被父母,“千里追殺”,揍了回來,從此就斷了打工的年頭,一心讀書,直至考上大學。

大學畢業後,老李考取了某省直單位的公務員,留在了鄭州。雖然工資低,但單位管吃管住,還是單獨宿舍,基本上花不到什麼錢,兩年下來,老李攢的錢竟然比在私企上班,工資是他3倍的同學還多,這讓同學很是羨慕。

老李生性活絡,擅長與人溝通,再加上眼裡有活,很受領導和同事喜歡。在工作3年的時候,老李就被提了副科,成為副主任科員,是當時全單位最年輕的副科級。

高考改變命運,買房改變階層

2007年年底,單位蓋了家屬樓,價格低的嚇人,但副科級以上才有購房指標,剛當上副科不久的老李幸運的分到了購房指標。老李成為了同班同學中,最早在鄭州有房的,這讓老李驕傲了好一陣子。

時光川流不息,唯有奮勇前行。2009年,老李被提拔為主任科員,成為一名正科級幹部;2013年,老李成為單位宣傳處副處長,副處實職。在2013年,老李媳婦的單位也開始分房,老李夫婦又以超低價格買了一套。

近日,老李表示,單位某部門一把手出缺,自己已被列為考察對象,相信不久以後,老李將以實職正處的身份出現在我們面前。

雖然升遷的快感讓老李興奮不已,但老李也常有抱怨,工資低、任務重、壓力大像幾座大山一樣,讓他心中的弦一刻也不敢放鬆,“不能出錯,一出錯就是政治錯誤”。

不過老李也經常自己寬慰自己,感恩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他認為,高考順利,考上大學是現有一切的基礎,沒有上大學就不會考上公務員,走到今天。但他又覺得,之所以在鄭州還算人五人六,主要的原因不是他是幹部,而是他的兩套房子,畢竟像他這種級別的幹部,在鄭州以堆算。他的兩套房子,由於位置好,目前市場價均在3萬以上,如果賣了,分分鐘入賬數百萬,而這兩套房子,基本沒有什麼成本。級別,給不了老李安全感;房子卻給了。

如果以上兩人,都算成功人士,功成名就的話,那麼仍在努力奮鬥的小宋就顯得有些狼狽。

小宋頑皮,自幼不愛學習。按說小時候不愛學習,到了高中會愛學習些,畢竟“小時了了,大時未佳”的橋段有時候也可以反著用。但在小宋身上,完美體現了“從一而終”這四個字,哪怕到了高中,依然調皮搗蛋,學習很差。

2011年,第一次高考,別說本科,連二專都沒有考上;2012年,第二次高考,則勉強考上個專科二批。由於耐性差,心性不穩,畢業後,小宋換了多個工作,也沒有找到自己喜歡的,且能掙錢的。

男人像個長不大的孩子,成長很大一部分靠女人。在認識了現在的對象後,小宋開始有了變化,不再浮躁,不再好逸惡勞,開始認真考慮未來。由於沒有學歷,且沒有一技之長,要想掙錢,小宋只能做一些銷售方面的工作。

2017年,在鄭州房地產告別恐慌、趨於穩定後,小宋進入了某二手房中介公司,做二手房代理,這讓小宋有種如魚得水的感覺。入職第一個月,小宋就賣了一套一室一廳,提了1萬塊。3個月,小宋賣了一套商鋪,提了3萬多,成為單月銷冠。

一年多來,小宋已經掙了10幾萬,目前,他正在為買房而奮鬥。

小宋說,高考失利,讓他錯失了很多機會,也讓他在迷茫中蹉跎了許久,和同學朋友間的差距也開始拉大,如今,他只有努力工作,努力掙錢,在鄭州買下房子,才能扳回一局,改變命運。

結語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

命運,這個詞,玄之又玄,彷彿天生註定,又好像人定勝天。本文講述的三個故事,雖然經歷不同,但事件反映出來的現實情況卻驚人一致:高考可以改變命運,但是,在以後,卻是買房改變階層。

高考再也不是通往幸福之路的獨木橋了,我們不敢說條條大路通羅馬,至少比獨木橋多了很多的渡河方式,你可以選擇渡輪、帆船、遊艇,最不濟,除了獨木橋,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橋——橋,借用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的詩歌形容,再也不是飛躍死亡的巨大鐵鳥。我們的人生之路有很長,不能在十八歲的時候讓一次考試就決定了大半生的命運。

綜合比較來說,高考是成本最低最公平最容易的實現的人生躍層的方式。在步入社會之後,你就會發現,再想實現人生躍層,需要付出多麼大的代價和籌碼。

現實就是這麼殘酷,沒有房,老陳無法淘得第一桶金,也無法抵禦風險;沒有房,老李這種處級幹部在鄭州也不值一提,沒有安全感;沒有房,小宋只能眼睜睜看著同學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可以說,人生的兩次機會,對高考的態度和對房子的態度,決定了未來的一切。就如同全國卷的作文題目一樣,給2035年的自己一次不錯過的機會。

高考如期而至,祝福考生們高考順利,也預祝他們,把握好第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旗開得勝,人生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