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孩子剷球,這事兒對嗎?

不讓孩子剷球,這事兒對嗎?

曼城隊長孔帕尼曾在遊戲中

剷倒自己的親生女兒

不讓孩子剷球,這事兒對嗎?

爸爸和女兒還能這麼玩兒?

不讓孩子剷球,這事兒對嗎?

像剷球這種生猛的動作

不讓孩子剷球,這事兒對嗎?

不讓孩子剷球,這事兒對嗎?

但它也適合孩子們嗎?

教練們也會這麼教嗎?

其實大部分的家長們,往往出於“安全”的考慮,是不希望孩子們剷球的。所以有很多教練會順從家長們的意願,在平時的訓練、比賽中限制小球員們剷球!

從專業性的角度來講,剷球是足球比賽的一部分,當球已經離開防守隊員的防守範圍後,剷球是防守隊員最後的選擇。

限制剷球,那絕對是不完整的足球

當然會有家長提出疑問

如果受傷了怎麼辦呢?

孩子們的安全最重要呀!

教練和家長同樣珍視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成長

事實上,正因為對孩子們安全性地考量,真正專業的教練才不限制低齡段孩子們剷球。這聽上去似乎違反直覺。

不讓孩子剷球,這事兒對嗎?

就會了解教練們這樣做的原因

孩子不會自我保護,剷球有危險吧?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小,不會自我保護,所以讓小孩子剷球是有危險的。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與中國的俱樂部和家長們不同,歐美的足球俱樂部和家長們非常“鼓勵”孩子們在訓練和比賽中嘗試剷球。

不讓孩子剷球,這事兒對嗎?

原因很簡單:在孩子們年齡小的時候,力量也小、柔韌性也好,在這個時候剷球,幾乎不會造成什麼傷害—事實上。

不讓孩子剷球,這事兒對嗎?

相關研究指出:在14歲之前,足球是最安全的運動之一,當然包括剷球。在這個年幼力弱的階段,孩子們有很好的實踐機會,去完善剷球動作,盡力做到在不犯規、不對他人造成傷害的前提下,乾淨漂亮地把球剷出去。

而被鏟的隊員也能在這個過程學會如何躲避對手的剷球,如何在倒地的過程中保護自身。

如果不練剷球行嗎?

如果在孩子小時候的足球訓練中,完全抹去剷球這部分,那麼當他長大去參加不限制剷球的足球比賽,對於自己和對手都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他既不知道如何正確運用剷球技術達到防守目的,同時避免對對手造成傷害;也不知道在對手鏟球時如何通過跳越、翻滾等動作來保護自身。更容易對雙方都造成傷害。

不讓孩子剷球,這事兒對嗎?

這就好比一個從未接受過實戰演練的新兵蛋子手持炸彈,突然暴露在戰場上的槍林彈雨之下——這才是真正的危險呢!

剷球動作不可能避免

有的家長說,那我以後就不讓孩子參加允許剷球的比賽不就得了!

但事實上,沒有剷球的比賽幾乎不存在,即使限制剷球的比賽,也往往免不了出現一些剷球動作。難道有一天,當孩子長大進入大學,驕傲地穿上校隊球衣,準備出戰,您也要去阻止他麼?那豈不是浪費了孩子在訓練場上付出的日夜和汗水嗎?人不可因噎廢食。

同樣的,不能因為自己的過分擔憂,而限制了孩子們在足球中得到真正的成長與快樂的機會呀!

擔心剷球動作會讓孩子們走上“歪路”

還有家長會擔心剷球動作會讓孩子走上“歪路”,這種擔心更是不必要的。

不讓孩子剷球,這事兒對嗎?

像很多歐美的運動員,他們拼搶兇狠、防守強硬,剷球動作乾淨利落,但又從不惡意犯規,每一招每一式,都完全是為了搶球,而當被剷倒時,也不會有報復心理。而國內,即便在限制剷球的比賽中,也偶爾能看到一些惡意傷人的小動作,一旦自己倒地,更是伺機報復。很多專業的教練員說:要禁止的不是剷球,而是這種“惡意傷人“的意圖。

剷球對孩子來說也是一項很好的教育

也可以說剷球是絕佳的教育機會。當教練教授一些防守技巧,如剷球之前,都會著重強調剷球的目的是完成防守任務,而絕非傷害對手,如果在訓練場上看到帶有惡意的動作,教練們會毫不猶豫地將其罰下,並在訓練之後進行單獨教育。

不讓孩子剷球,這事兒對嗎?

與此同時,也會引導被鏟的隊員,讓他們理解對手鏟球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傷害,而只為了把球斷掉。

在教育理念中

正確理解他人行為的動機

是避免衝突最好的方法之一

就是讓更多家長們能夠認識到

剷球僅是一個防守動作,與合理衝撞、搶截球沒有不同。讓孩子明白在比賽中應該全力以赴,重要的是不惡意傷害對手;在與對手對抗的過程中倒地或被犯規時,要理解並寬容對方;如果遇到對手帶有惡意的犯規,應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第一時間向裁判尋求公正。

學會勇敢、寬容、而又富有理性

這才是家長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在對抗激烈的足球場上

做到這些的球員,在生活中

一定能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游刃有餘

我們球員通道

也想通過足球這項運動

幫助孩子適應社會,

提高其與人交往、適應競爭的能力

剷球要靠我們教練們得當的指導

孩子的人生也要靠家長們正確的引導

可關注球員通道小程序

孩子的將來就靠你的選擇

會有驚喜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