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中國企業綠色契約論壇,告訴我們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按2005年的價值計算,二戰造成的經濟損失是2萬億美元,但目前

環境汙染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比二戰還多。所以說現在是第三次世界大戰,是對氣侯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戰爭!”

在6月5日舉行的第六屆中國企業綠色契約論壇上,聯合國環境署首席科學家、科學司執行司長劉健的發言振聾發聵。

第六屆中國企業綠色契約論壇,告訴我們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6月5日正值第47個世界環境日,在北京41攝氏度的高溫中,第六屆中國企業綠色契約論壇開幕,三百餘位中國優秀企業家、政府機構、NGO代表、中外主流媒體濟濟一堂,以“2℃正在改變的未來”為題,共商環保公益大計。

第六屆中國企業綠色契約論壇,告訴我們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1

12℃意味著什麼?

2016年,全球195個國家簽署《巴黎協定》,長遠目標是確保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力爭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在本世紀下半葉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

阿拉善SEE作為中國最大的民間環保組織,聯合各界人士和各方力量,為商討將“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打造面對未來的綠色競爭力”而舉辦了本次論壇,各屆環保人士積極獻計獻策。

第六屆中國企業綠色契約論壇,告訴我們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生態環境部氣候司司長李高認為:

氣候變化給我們帶來的風險和挑戰是其它問題不能比擬的,氣候變化是我們這個時代,甚至是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全球可持續發展最嚴峻的一個挑戰。

在氣候領域中國在積極推動《巴黎協定》的落實,始終把應對氣候變化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緊密結合,包括優化能源結構、調整產業結構等等。

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國不管風電還是太陽能都是世界第一,十年前這是不可想象的。而且中國的努力,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相關產品的價格,使得可再生能源以非常快的速度越來越接近與化石能源進行競爭,對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隨著社會進一步發展,我國的經濟社會體量、財富的積累,企業家可以在氣候變化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也希望更多的企業家把更多的資源投向氣候變化相關的公益當中,來支持與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政策相符的項目,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補充。

第六屆中國企業綠色契約論壇,告訴我們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中國科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秦大河院士分析了2℃紅線的背後深層原因:

人類是影響地球環境的主要的驅動力。400萬年前,環境變化取決於天文因素、地球物理因素,現在環境變化取決於工業化。工業化帶來巨大的變化,提高了我們的生活水平,但也汙染了環境,改變了氣侯。

21世紀以後,全球平均地表變暖主要取決於二氧化碳排放,即使停止二氧化碳排放,氣候變化在許多方面還將持續。而中國是碳排放大國,這是由我們的能源稟賦所決定的。

控制全球升溫在2℃的目標難度極大,因為“需要7900億噸碳,我們按照2016年的排放,一年100億噸,到2038年達到2℃,形勢依然很嚴峻”。

第六屆中國企業綠色契約論壇,告訴我們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正因此,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倡議: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提出,要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戰略,推動和引導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侯治理體系,彰顯我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落實巴黎協定,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企業、政府、非政府組織等共同開展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

新形勢下,中國的社會組織和企業家們的行動可以更多的融入到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大戰略中。期待中國的社會組織和企業家們帶頭參與到這一行動中來,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作出貢獻!”

2

綠色供應鏈:“無綠色、不採購”

“從一億棵梭梭到瀕危動物保護到綠色供應鏈的行動,阿拉善SEE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採取了許多積極行動。”阿拉善SEE第三任會長韓家寰指出,“特別是綠色供應鏈,我覺得做到了世界的典範。”

第六屆中國企業綠色契約論壇,告訴我們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作為國際範圍內第一次如此大規模的基於市場機制開展的行業減排探索,“中國房地產行業綠色供應鏈行動”自2016年啟動以來,持續取得顯著效果。

房地產綠色供應鏈自2016年發起,參與企業已經增加到90家,綠色採購標準擴充至7個產品品類

房地產行業綠色供應鏈行動的發起方之一,阿拉善SEE會員、朗詩綠色集團董事長、中城聯盟輪值主席田明介紹了房地產行業綠色供應鏈項目新進展:

房地產綠色供應鏈自2016年發起,發展2年來,參與企業已經增加到90家,綠色採購標準擴充至7個產品品類,所有參與企業承諾在共同的採購指南和行動方案指導下,進行綠色採購,管理自身供應鏈。這是國內首次以行業聯盟的形式,推行綠色供應鏈管理,用市場化的手段,推動供應鏈上游高汙染、高耗能的企業做出改變,從源頭上減少汙染。

所有的消費者和採購企業在採購前,都能看到,大到別墅,小到建材,全生命週期在上游整個供應鏈排放的汙染是多還是少,大家相對來選擇少的、清潔的,這樣的高汙染企業就不得不轉型升級。

第六屆中國企業綠色契約論壇,告訴我們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田明說:綠色供應鏈行動,源於公益,也將始終以公益之心走下去,希望更多的機構加入我們,共同合力擴大綠色採購清單,我們今年的口號是“無綠色、不採購”

3

企業的綠色創新實踐

阿拉善SEE會長艾路明在論壇上談到,企業家在應對氣候變化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引領、創新、凝聚。阿拉善SEE的宗旨是“凝聚企業家精神 留住碧水藍天”,希望中國的企業家共同攜手共同維護我們的美麗、健康、綠色的地球。

第六屆中國企業綠色契約論壇,告訴我們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中國作為有責任擔當的大國,一直積極響應並承擔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上的責任,而一批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更是做出了實際行動。

第六屆中國企業綠色契約論壇,告訴我們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阿拉善SEE會員單位、北京巧女公益基金會總裁董策

溫度的上升,珊瑚礁在不斷的白化、死亡,使得很多的魚類不能在其中進行繁衍,使得整個海洋魚類數量減少,魚類是人類最充足的蛋白質的來源,魚類的減少也直接威脅到人類的生命。

我們承諾未來的7年我們保護200塊自然保護地,保護中國50%的瀕危動植物物種,我們已經實現了8個項目的落地。

第六屆中國企業綠色契約論壇,告訴我們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阿拉善SEE會員、可口可樂大中華及韓國區可持續發展總監田文紅

可口可樂是中國第一個獲得LEED金獎的公司,也是第一個獲得LEED鉑金獎的公司。

整個體系裡,都是跟節能減排相關的,包括一些可持續的原材料、瓶裝、瓶蓋、標籤,方方面面,每一個環節都在生產過程中有它關注的點。

今年年初,我們開始對包裝進行承諾,到2030年,我們所有在全球賣的包裝都是零廢棄,全部回收。

第六屆中國企業綠色契約論壇,告訴我們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阿拉善SEE終身會員、德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丁立國

德龍是一家傳統的鋼鐵企業,但我們對水、氣、渣、塵、車全部都進行了治理、節能。經過這幾年的治理,我們已經獲得了第一批的國家工信部認定的首批綠色工廠,另外我們現在是三A級旅遊景區,是鋼鐵行業裡的標杆企業之一。

第六屆中國企業綠色契約論壇,告訴我們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熊貓綠能集團董事長

李原

目前熊貓綠能裝機容量2.2G瓦,基本上在全國都有電站。主流的媒體,包括CNN、BBC這些全部都報道了,最重要的報道是路透社的報道,它上面寫著,這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開始表現它可愛的一面。

第六屆中國企業綠色契約論壇,告訴我們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阿里巴巴集團政策研究室主任、沃啟公益基金會理事長

朱衛國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主要業務範圍是在環保,菜鳥在設計最環保的運輸車,設計最環保的可回收的包裝物;阿里雲在張北使用風電,而我們的螞蟻森林在過去的一年裡邊就種下了在阿拉善1500萬顆樹;淘寶和螞蟻的眾籌平臺,每年有10億的對NGO的公益投入,而且還有技術賦能等等。

4

對話: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綠色創新選擇

第六屆中國企業綠色契約論壇,告訴我們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在聯合國環境署首席科學家、科學司執行司長劉健的主持下,生態環境部環境認證中心執行主任、中環聯合認證中心總經理張小丹,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首席代表錢京京,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首席代表朱春全,北汽新能源總經理鄭剛,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中國總幹事盧思騁,阿拉善SEE第六任會長錢曉華等嘉賓,就“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綠色創新選擇”,展開對話。

第六屆中國企業綠色契約論壇,告訴我們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從電動汽車充電到中國氣候變化核查;從防治荒漠化到保護野生動物;從“生態系統核算”概念推廣到“綠色生計”;從機構戰略到個人責任,嘉賓們積極地各抒己見。

第六屆中國企業綠色契約論壇,告訴我們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首席代表錢京京:

我們一直秉承著把先進的理念、好的實施方案介紹到中國,同時在我國現在這些年有了巨大的環保方面進步以後,也把國內的一些好的先進的創新的東西儘量宣傳出去。

大量的電動汽車應用智能充電,IT的新技術以後,不但不對電網產生不好的衝擊,反而幫助咱們的電網更好的吸納可再生能源綠色的低碳能源,那麼這樣一個比較超前的一個概念,我們就在兩三年前就開始做了一些研究和向國內介紹,促進國際和國內相關領域的人的交流。

第六屆中國企業綠色契約論壇,告訴我們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生態環境部環境認證中心執行主任、中環聯合認證中心總經理

張小丹:

我們已經實現了10多個國家的雙邊互認和幾十個國家的多邊互認,已經帶著我們的企業和產品走出國門。

今天談到的綠色供應鏈也是新的制度創新,我們也在配合生態環境部做試點工作,非常榮幸,兩年前我們與阿拉善SEE一起開展白名單標準的制訂,同時也提出綠名單,向更高方向發展。

作為聯合國的第一家在中國本土開展氣候變化的核查,截至目前,我們在幾十個省市開展了第三方的碳排放交易的國家行動的核查工作。

第六屆中國企業綠色契約論壇,告訴我們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阿拉善SEE第六任會長錢曉華:

過去經濟發展,對環境的影響,可能有所忽視,那麼就把這些暫緩。最重要的,想想企業本身在自身行動上能做點什麼?

首先是理念的更新,意識到你對社會的責任。以前剛辦企業,說賺錢就好了,現在要把社會責任落實到企業工作裡去,你不但為社會承擔了就業責任,同時也承擔了氣候變化的社會責任。所以我覺得SEE其實還是要聯合更多的社會組織,我們搭建一個平臺,一起為氣候變化、環境保護、生態保護做我們的工作。

第六屆中國企業綠色契約論壇,告訴我們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首席代表朱春全:

IUCN在全球倡導的,是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也就是說向自然學習、向傳統學習,應對氣候變化,解決人類面臨的食品、水和經濟發展。

那麼在中國,我們和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也提出了“生態系統核算”,我們的美好生活離不開生態系統,生態系統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是社會穩定的基石,是可持續發展的支柱。

第六屆中國企業綠色契約論壇,告訴我們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中國總幹事盧思騁:

目前,中國的太陽能光伏電板的生產已經佔了全球的60%以上,我們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的生產和消費國家。

在2017年全球的可持續能源發展新增加的所有的裝機容量裡,可再生能源已經佔了70%,可以看到應對氣候變化,給予大家很好的創新的機會。

在能源的其它使用領域,包括供熱、交通等,可再生能源的應用是遠遠落後於電力行業,所以對於具有創新力的中國企業來講,一帶一路也給予了非常好的契機,讓我們自己的創新也可以幫助綠色走向世界。

第六屆中國企業綠色契約論壇,告訴我們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北汽新能源總經理鄭剛:

去幾年,我們向社會推廣了22萬輛的新能源汽車,在去年我們超過了特斯拉,我們減排132萬噸,相當於植樹13萬顆成年大樹。

作為一個企業,除了在產品創新、技術創新之外,我們也更應該提倡和重視商業模式的創新。通過商業模式的創新,有機會創造新的價值組合,能夠為消費者帶來更大價值,同時也創造社會價值,比如說純電動汽車的分時租賃的共享模式,電池處理和回收。

嘉賓們倡議,應對氣候變化是每一個人的責任,要系統完整地,從整個生命週期、各個環節出發,企業、政府、民間組織、個人共同努力,實現將氣候變化控制在2℃以內的目標。

5

傾聽:來自阿拉善SEE的聲音

第六屆中國企業綠色契約論壇,告訴我們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阿拉善SEE會員、中碳能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賈輝:

所有的增長都需要能源,也需要更加清潔的方式來生產和使用,這是雙重挑戰。為了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全球200多個國家的首腦決定用碳定價方式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這一切使用碳交易的方式來實行。

在2017年底的時候,我們的氣侯司也代表中國政府宣佈中國的碳市場正式起動,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碳市場。中國目前一共有23個省市和區域給出了自己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峰的時間表和區域,在城市的低碳轉型過程中,也蘊含著對企業家方方面面的機會。

第六屆中國企業綠色契約論壇,告訴我們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阿拉善SEE會員、探路者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靜:

我去過很多大自然極限的地方、美的地方,這些美的地方,可以說它是深深打動我的。在我所有的探險活動當中,不管是登山還是潛水、滑雪,我都會帶著“零垃圾”理念宣傳。

我希望我們去美麗的山峰和極限的地方,只留下我們的腳印和美好的記憶,不要有任何的東西留在那裡,都能夠為我們整個地球變得更加美好作出一點自己的貢獻和小努力。

第六屆中國企業綠色契約論壇,告訴我們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阿拉善SEE第五任會長任志強在論壇最後疾呼: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如果我們不能善待地球,我們一定會受到地球的傷害;如果我們不能善待大自然,大自然會無窮的報復我們。

人類在地球發展的過去的幾萬年中,最重要的是忽略了這個地球對人類的重要性。我們仍然看到很多的企業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把發財建立在未來幾代人的犧牲上。“不要把未來子孫後代的利益在今天都浪費掉。要用愛回饋社會和自然,才能留下碧水藍天!”

第六屆中國企業綠色契約論壇,告訴我們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如果現在的環保是一場對氣候變化的戰爭,那麼就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參與,哪怕只是從不用一次性物品、節水節電、環保出行這些點滴小事做起!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除了地球我們無處可去。大家團結起來,一起保護我們唯一的家園——地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