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熟了的時候

潮汕地區的水稻,有二造。是早稻與晚稻。早稻的收割是在七月中下旬,晚稻的收割是在十月份中下旬。潮汕地區多臺風,尤其是在夏季,往往是在稻穀熟了的季節。如果不搶在臺風來之前收割,那麼,颱風就替你收割了,把稻穀打落地上,再用洪水沖走。所以,每逢收割季節,都有幾個颱風來搶,就像抗日戰爭電影地雷戰的情節一樣,與日本鬼子搶收糧食。

七十年代,我在廣東惠來縣葵潭西嶺礦區五七農場勞動,周邊都是農村,有西嶺肚,奎池,葉處鄉,湖美村,北湖等等,這些村與礦區的關係都不錯,平時,他們遇到什麼困難需要幫助,都會過來礦區找領導,比如,抽水機或者柴油機壞了,他們又修不了,礦區就會派師傅去幫他們修理,有時柴油機沒有柴油了,抗旱或排澇又急需發電,就過來礦山要求買點柴油。平時,也弄些水果或地瓜,花生,甘蔗等給礦區,真的是工農一家親。

文化活動也有交流,那時,農村的體育活動很少,但文藝演出倒是有,彼此組織宣傳隊,排練節目,四鄉八里,巡迴演出,不亦樂乎。礦區也投之桃李,報以瓊瑤。在夏收季節,每逢有颱風來臨,礦區就會組織大批工人,幹部分成若干組到各個村去幫忙收割,那時,沒有收割機,大家都用鐮刀割稻穀。各村都派手扶拖拉機來載人,收割對浩浩蕩蕩出發,直奔田頭,只見金黃色的稻浪滾滾,麻雀也滿天飛,村民們已經開鐮收割,熱火朝天,天上烏雲密佈,風雨欲來風滿樓,雷聲隆隆。大家馬上猛撲上去,開始割稻穀。搶收完稻穀,村裡就會安排在田頭吃飯,那個年代,吃肉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但村裡都非常熱情,煮大鍋乾飯,裝在籮筐裡,炒青菜,每人還有一片約三指寬的三層豬肉。人多飯少,吃飯一碗不飽,等到吃完一碗再去添飯時,已經沒飯了。以後,我就有經驗了,第一碗別盛太滿,馬上吃完,再去添飯,就可以吃飽了。晚上,村裡就開拖拉機送我們回來了。

這一切,已成為歷史了,現在的收割,都是使用收割機,土地也流轉出去了,包括過去的麥客,也基本沒有了。機械收割,取代了水稻,棉花,茶葉等的人工收割,採摘。人海戰術已過時了,也沒有那種轟轟烈烈的激情了,義務勞動越來越少,動不動都談到錢為止,過去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現在基本都是人人為我,誰賺到錢,誰就牛逼,要什麼先進稱號就有什麼稱號,也成了榜樣,因為會賺大錢。傳統農業,已逐步退出歷史舞臺,現代農業,高科農業,有機種植將會唱主角,各種奇型怪狀,張牙舞爪的農業機器,無人機,機器人,都會湧入農村,昆蟲與雜草將片甲不留,人們會很休閒的工作。到那時,文人,詩人,畫家也會像往常一樣,湧到這裡寫生,但所見到的都是機器,傻了眼,無從下筆。那時,展出的東西肯定很奇怪,機器人的聚會,詩人賦詩肯定都是。。。啊,wk機器人,你是特殊材料製成的奧特曼,中國龍的芯片,內存??G,首鋼的身軀。。。。。詩都變成說明書了。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