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士兵在比武中門牙被拽下鮮血直流 卻在電話中哄媽媽開心


梁廷先,湖北恩施人,今年19歲,陸軍某旅有線班上等兵副班長。在一次攀登固定課目比武中,梁廷先左手抱著電線杆,用牙齒咬住被複線與右手配合纏繞固定。就在他完成固定將線拋向空中時,猛然感到牙床一陣劇痛。等他跳下杆後才發現,由於拋線時被複線卡在了他門牙縫裡,一顆門牙被線圈硬生生地拽了下來,鮮血直流。

事發後,班長趕緊叫來衛生員為他緊急止血,並送往醫院治療。經醫生診斷:右上頜中切牙缺失伴牙槽骨缺損,無法修復,建議種牙或補牙。 2017-05-10 06:35:24 舉報

班長聽到醫生的診斷後,沉默了。有線兵攀登固定科目必須用牙齒咬住線與手配合固定,門牙斷了,這可怎麼辦?似乎看穿了班長的擔心,小梁樂呵呵地安慰道:“班長,我沒事!”班長回憶說,當時真想敲小梁的腦袋,似乎受傷的不是自己,還這麼開心? 2017-05-10 06:35:24 舉報

被拉掉一顆門牙,那該有多不方便?講話時會流口水、嚼飯時會掉米粒、吃水果得歪著吃……但梁廷先絲毫沒有放在心上,依舊樂呵呵的。入伍2年來,梁廷先表現出色,在連隊同年兵中第一個被提拔為副班長,第一個成為入黨積極分子,以全票當選“優秀義務兵”,近期還作為有線專業的訓練尖子參加旅裡組織的通信專業集訓隊,備戰比武競賽。

有線兵都知道牙齒的重要性。有線兵不僅要揹負沉重的絡車攀高架、翻高牆、越戰壕、過獨木橋,還要把牙齒用到打仗上———按照教材規定,在攀登固定課目訓練中,在登高情況下固定線條時,因左手抱杆固定身體,打扣時需用嘴代替左手作業。所以,大家都說牙齒是有線兵的“利器”。


小梁打電話回家從來都是報喜不報憂,掉牙後的一天,他與家人視頻,一下子就被家人發現他的門牙少了一顆,母親心疼不已。“媽,我沒事。您看,我好著呢,呵呵。”看到母親擔心,梁廷先連忙開導母親。小梁總是以自己是有線兵為豪,連跟爸媽都說,自己是防空兵中的“特種兵”,不僅能夠攀高架、翻高牆、越戰壕、過獨木,還能用牙齒給電話線打結。

小梁當病號沒幾天,就跑上訓練場。看著別人訓練,他心裡怪癢癢,便多次向班長申請跟訓,班長一看他那空洞洞的門牙,硬是沒答應。不讓上訓練場,小梁自己拿來一捆被複線在房間床架上練了起來,但終究是少了一顆鋼牙,原來打結需要用上下四顆門牙,現在只能用尖牙。第一次打結,小梁被線拉得“滋滋”直叫,更因為張大了嘴巴,口水也流了下來,好尷尬。小梁就想,只要能打結,夢想就有希望。

牙斷了,追夢的路不能斷。當班長髮現小梁偷偷訓練,本想勸說他轉專業的念頭便壓了下來。班長找到連長說:“讓小梁試試吧,我覺得他行。”一上訓練場,梁廷先完全忘掉自己少了一顆門牙。冬天,刺骨的寒風鑽進他的牙齦,那滋味,酸酸的,麻麻的,不軟不硬,讓他疼得猶如萬箭穿心。但他全然不顧,打結時,他就把線往嘴巴里面伸一點,用大牙咬。


由於大牙咬線影響攀登固定速度,梁廷先練到手掌開裂,手上起滿血泡,纏著膠布接著練。戰友都勸他,“已經少了一顆門牙,是不是想把另一顆門牙也搞掉!”,但他不聽勸,成功將“三步上杆”改為“兩步上杆”,並將“空中脫膠套”“甩線打結”“帶線下杆”三個動作融為一體。在集訓隊最近的一次考核中,小梁的綜合成績名列前茅。

牙科軍醫陳禹明定期為梁廷先複查傷口癒合情況,並傳授護牙相關常識。

梁廷先是個熱心腸,得知新戰友們在訓練成績總是提高不上去,他主動請纓,傳授動作要領與技巧。班裡列兵楊文廣也真切的能感受得到梁廷先在訓練場上的嚴格要求。

對少了顆門牙的梁廷先,戰友們都很包容,吃飯、說話等方面總是想到他的不便,如今“掉牙”之苦不再困擾小梁了。

前不久,該旅組建通信專業集訓隊,梁廷先被請上講臺講述自己的愛軍精武故事。如今,該旅40餘名有線專業新兵個個以梁廷先為榜樣,苦練專業技能。在最近組織的一次考核中,成績合格率被去年同期增加8個百分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