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捨哪能得?

不捨哪能得?

匯頂科技的兩個一字板跌停的確讓芯片股蒙受打擊,加上中國軟件、長電科技因為業績不佳而出現大幅調整,最終把科技股的人氣似乎打散,讓很多人又認為科技股是不是跟往年的題材股一樣,炒到高位讓人接盤啊?

首先我要給大家梳理下,科技股的業績分佈規律,大量科技企業由於一二季度都是研發投入高峰,特別是二季度許多獎勵要給科技人員兌現,所以一般而言科技公司的上半年業績是不佳的,特別完全依託程序員的軟件類公司,很多都是一二季度虧損,但這些公司在三四季度紛紛出現貨款結算,業績集中反映,因此,年報業績基本就是四季度業績,中國軟件很明顯。

如果把科技股的業績波動和傳統行業的業績波動混為一談,那就容易產生錯誤的判斷,可現在似乎機構有意讓散戶這麼幹,於是讓你看到伊利股份破位,今天又有東阿阿膠的跌停,只要一季報業績不及預期的都遭遇打擊,製造整個市場環境都在拋售業績下滑股票的錯覺。

而科技股的彈性是很大的,它們下去很快,上來也很快,可一般散戶形成了一個判斷後要迅速扭轉就很難,就拿封測龍頭長電科技而言,它業績下滑看似高達86%,其實你有沒有看到扣非利潤,去年同期是虧損7000多萬,而今年則是虧損3000萬,說明主營帶來的收入是在增加,銷售毛利也從去年同期9%增長到今年的12%以上,這對於一個科技股來說是業績在下半年釋放的信號。

可機構就藉著4釐錢的業績為打擊點,讓散戶以為完蛋了,其實非也!

炒股有時候就是爾虞我詐,特別在底部的人心惶惶時期,不少股民的信心就是在最後時刻崩潰,而認認真真去研究財報、研究行業基本面、研究國家產業政策發展,你都會發現,現在被機構看似捨去的股票,恰恰就是他們最想要的。

因此,芯片、軟件、集成電路、5G通信等等高科技股我提出的口號:分批建倉、慢慢集中!也就是你手中還有其他類型的股票,可以逐步替換到科技股之中,當然這不需要一口氣換完,因為在底部難免動盪,很多科技股的低點還沒有出來,有機會讓你可以慢慢低吸。

而對一些重點的科技股龍頭股則是注意其動向,要不要追高呢?也不!中科曙光、紫光國芯、北方華創等根本就沒怎麼跌,它們還是高高在上,你去買也行哪天大盤一個假摔,就讓你買在它們的高位,所以盯著它們去低吸那些處於中低位置的科技股,好比我們的三合一、百元尖端、銀江等,甚至榮之聯你看著很弱,也許就是底部低吸好股。

當然,整個大盤要起來肯定是要有科技股的集中進攻,這個號角的吹響是需要外在消息、政策,甚至新聞刺激的,目前來看還沒有,為此不會引發大規模進攻行情,夯實底部就是現在的主要運作。

也不排除美股抽風大跌,把我們A股帶到3000點下方,這都是需要要有心理準備的,其實下去不可怕,可怕的是下去不上來了,為此,3000點製造空頭陷阱的概率很大,就算下去了,也會很快收復,那個時候就是總進攻的時刻了,而你有沒有在進攻來臨前慢慢收集到科技股,慢慢集中到科技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