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擡頭,別隻會傻傻的剃頭了,還有"九大吉"等你去做!

每年農曆的二月二為龍頭節,又稱“龍抬頭”或“春龍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二月二,龍抬頭,別隻會傻傻的剃頭了,還有

傳說中,龍從沉睡中醒來。古有“春分登天,秋分潛淵”的說法。二月二也象徵著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民諺“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強烈願望。同時,人們也把二月二這天,作為了一個辭舊迎新、轉來好運的日子。

當代人往往只知道”剃龍頭,好彩頭“,殊不知還有更多有趣的習俗,被稱為九吉。

第一吉:採龍氣

早上5點到7點之間,出門面向東方深吸六口氣,冥想一團青氣從頭頂百會穴下行至丹田,充滿臟腑,整團青氣包裹全身,然後步行向正東方走百步。遇到行人要微笑致意,可吸財氣旺氣。此為第一吉。

第二吉:剃龍頭

農曆二月二是蟄龍昇天的日子,民間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孩童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則寓意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兆頭。故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這天,家家理髮店都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另外民間流傳“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很多人臘月都不光顧理髮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正月不剃頭,原是“思舊”。正月為一年之始,有如一日之晨。正月一個月不剃頭,以緬懷傳統。“思舊”相沿既久,遂誤作“死舅”。

第三吉:吃龍食

這一天在飲食上也很考究,叫做“吃龍食”,基本上把龍王身上的東西都吃了個遍,雖然聽著有點兒恐怖,但是其實是為了喚醒龍王,祈求龍王保佑一年都能順風順水。

吃春餅叫“吃龍鱗”

吃麵條叫“扶龍鬚”

吃米飯叫“吃龍子”

吃餛飩叫“吃龍眼“

吃餃子叫“吃龍耳“

第四吉:放龍燈

用蘆葦或秫秸紮成小船,插上蠟燭或放上用蘿蔔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時分,放到河裡或灣裡點燃,為龍照路。藉此傳遞一種美好的祝願。

第五吉:圍糧倉

農曆二月初二清晨,北方很多地區的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婦從自家鍋灶底下掏一筐燒柴禾餘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鐵鏟子鏟些草木灰,人走手搖,在地上畫出一個個圓來。圍倉的圓圈,大套小,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圍單不圍雙。圍好倉後,把家中的糧食虔誠地放在倉的中間,還有意撒在倉的外圍,象徵當年的大豐收。 

第六吉:祭社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習俗,我國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稱“社”、“社神”、“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稱“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主要是祭祀土地,保佑平安吉祥。 

第七吉:開筆禮

二月初三為文昌誕辰日,文昌是主宰功名的神,在這二月二拜奉文昌神,是讓文昌神保佑孩子學業有成,金榜題名,也有“望子成龍”之意。同時古時候,孩童都在二月二行開筆禮,是讀書人的四大禮之一,預示著正式要讀書學習了。

第八吉:敲龍頭

二月二早晨,以長竿擊打房梁,謂之“敲龍頭”。把龍喚醒,佑一方平安。”有的地方在院子裡用灶灰撒一個個大圓圈,將五穀雜糧放於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預祝當年五穀豐登,倉囤盈滿。 

第九吉:引錢龍

二月二這一天“引錢龍”,有的在水壺裡放置幾枚古錢或硬幣,到家附近的水井、流動的河或湖泊打一壺水,一路細灑著回到家,將壺裡的水和硬幣倒入屯水的缸裡,意為龍循水跡引而至家;有的則用銅錢拉紅線回家置於甕中;有的則以煤灰為引錢。不同地方方式不同,但是願景都是相同的。

我是閒邑,關注傳統文化魅力的新媒體人

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更多人重拾和發揚傳統文化!

二月二的九大吉,學會了嗎?你們那邊是怎麼過的?有什麼不同之處?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