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從唐朝就種起的紅豆杉,每年春天還有兩萬多株杜鵑花盛開

原本,我以為神龍潭景區就是一個潭,或許有著與神龍相關的典故,事實並不是這麼簡單。神龍潭又名腳魚潭,是“豫章十景”之一,位於梅嶺景區腹地,是一處以自然風光為依託,以山鄉風情、民俗民風為文化內涵,以青山常翠、曲徑通幽、溪流飛瀑、澗泉長鳴為特色的景區。神龍潭景區內的神龍潭瀑布有著關於腳魚夫婦的勵志故事,還有從唐朝就種起的珍稀植物紅豆杉,以及每到春季就紅的漫山遍野的百畝杜鵑園。

神龍潭瀑布:腳魚夫婦的勵志故事

神龍潭景區內有不少大大小小的瀑布,形成了瀑布群,其中最值得一看的就是神龍潭瀑布。要想了解神龍潭,得有好長的一段故事要說。

這裡有從唐朝就種起的紅豆杉,每年春天還有兩萬多株杜鵑花盛開

相傳,很久以前,一對生活在鄱陽湖的腳魚夫婦不滿人們的鄙視與偏見,立志要創造一個奇蹟:離開這世俗之地,到天上銀河去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他們眼裡天並不高,就在梅嶺山頂上,只要爬上梅嶺山頭,就一定能上天。

於是腳魚夫婦便率領兒孫們逆水而上,日夜兼程,經歷無數艱難險阻,終於來到了神龍潭瀑布下,看到這高接雲天的飛瀑,又驚又喜,這不是銀河之水嗎?爬上去不就上了天嗎?於是他們沿著瀑布拼命往上爬,或跳躍,或疊羅漢。但因瀑布太高上不去,腳魚們並沒有氣餒,便在此安營紮寨,等待山洪暴發。

等啊等啊,一等就是一千年,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腳魚家族的矢志不渝的精神終於感動了上蒼。一日,一條神龍下凡,一時神龍潭狂風大作,暴雨傾盆,一陣龍捲風將神龍潭水連同腳魚一起捲走,腳魚們終於上天了,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為此,鄱陽湖等江河湖泊的腳魚們紛紛湧入神龍潭,企望得道成仙,一時間神龍潭盡是腳魚,便成了腳魚潭。

這裡有從唐朝就種起的紅豆杉,每年春天還有兩萬多株杜鵑花盛開

據當地村民說,神龍潭原來很深很深,四兩絲線打不到底,腳魚非常多,大的有五十多斤重,七十年代因修盤山公路被山石淤塞,腳魚因濫捕濫殺現在也很少見到。

這裡有從唐朝就種起的紅豆杉,每年春天還有兩萬多株杜鵑花盛開

典故非常的美麗,但似乎現在已看不到腳魚的痕跡了。如今,看看這潺潺流水,呼吸著這裡的仙氣,也是再好不過的。

紅豆杉:唐朝大臣留下的珍稀植物

唐代王維:“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詩中所指紅豆即為紅豆杉果實,故而紅豆杉,又叫相思樹、友誼樹、愛情樹。相傳,紅豆杉為唐朝大臣、詩人張九齡親手所種。唐開元十八年,張九齡從家鄉廣東探親回朝,經南昌,遊覽神龍潭,受到山民的盛情款待。他不僅被神龍潭這世外桃源天人合一的美景所陶醉,更為山民的純樸友善所感動,臨別時他將送給當朝皇帝唐明皇的實物紅豆,拿出六顆種在村旁,以示友誼萬古長青。在山民的精心呵護下,六株紅豆杉長成參天大樹,且三雄三雌,似三對恩愛夫妻,雌樹每年深秋開花,種子形如豆大,顏色紅豔。

這裡有從唐朝就種起的紅豆杉,每年春天還有兩萬多株杜鵑花盛開

紅豆杉歷世1300餘年,平均樹高26米、胸徑0.6米、胸圍1.88米、冠幅50平方米。六十年代末,三對紅豆杉,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珍稀植物,在村民的眼裡更是稀世珍寶,故稱“三寶樹”。

這裡有從唐朝就種起的紅豆杉,每年春天還有兩萬多株杜鵑花盛開

南方紅豆杉又稱紫杉,也稱赤柏松,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世界上公認的瀕臨滅絕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在地球上已有250萬年的歷史。由於紅豆杉的提取物紫杉醇具有獨特的抗癌機理,中國的野生紅豆杉存量非常少,已瀕臨滅絕,具有極大的科研價值和藥用價值。因此,當我們看到這幾棵千年紅豆杉之時,內心覺得無比珍惜。

百畝杜鵑園:兩萬多株紅遍漫山

百畝杜鵑園就位於神龍潭景區門口,據說這裡種植了數十種,20000多株杜鵑,神龍潭的杜鵑花海每年3月下旬進入花期,花期長達兩個多月。每每花期一到,各色杜鵑競相開放,俏麗多姿。

這裡有從唐朝就種起的紅豆杉,每年春天還有兩萬多株杜鵑花盛開

紅、白、粉、紫各色的杜鵑奼紫嫣紅、燦若雲霞,美麗極了。撲捉到蝴蝶與杜鵑花親暱的時刻,這一幕太美了。

這裡有從唐朝就種起的紅豆杉,每年春天還有兩萬多株杜鵑花盛開

春季的杜鵑花開的那麼的嬌豔,這個時候不賞,更待何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