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在變,但人類的需求沒變” 豌豆莢除應用分發還能做什麼?

此時距離去年 7月 5日豌豆莢宣佈併入阿里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應用分發的風口已經過去很久了,當初 91無線能賣到 19億美元,而豌豆莢卻只有 2億美元。

如今,大家講的都是移動互聯網的下半場,但是所謂的“下半場”怎麼“演”,對於每個參與者來說都不同。這次的發佈會,正是豌豆莢下半場“表演”的開始。

據雷鋒網瞭解,本次活動,豌豆莢宣佈將已有 6年曆史的豌豆莢設計獎進行升級,主要從四個維度來進行:

  • 提升流量:從欄目升級為獨立頻道,提升曝光量

  • 提升轉化:以結構化形式組織高質量的 UPGC

  • 品效協同:定製化內容營銷,打造立體宣發

  • 品牌影響力:跨界專家顧問機制

“產品在變,但人類的需求沒變” 豌豆莢除應用分發還能做什麼?

實際上,從 AppStore到 Google Play,應用分發渠道都在強化推薦,弱化榜單。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在梁延俊看來,是由於今天應用商店充當的作用,跟過去是有一些差別的。

在過去的話,比較純粹的是從流量的角度,在移動互聯網剛開始爆發的時候,都是紅利期,因為有紅利,其實很多事情都會很簡單粗放,包括通過流量的玩法來去做。

到了今天,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算是進入下半場,大家都能夠感受到流量的紅利跟過去已經不是一樣的狀態,僅僅只是靠流量,真的不夠,需要考慮怎麼能夠更好地做好這些服務和體驗。

這是從渠道和開發者的角度來看,而在雷鋒網看來,如果從用戶的角度來看,有一個現象可以很好地解釋這一轉變——越來越多的用戶不再下載新 App。

為什麼用戶都不再下載新 App了

美國研究機構 comScore去年發佈的調查報告顯示,約一半的美國智能手機用戶每月下載新 App的數量為 0。

“產品在變,但人類的需求沒變” 豌豆莢除應用分發還能做什麼?

美國智能手機用戶每月 App下載量

根據 comScore的分析,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因為 App沒什麼用處,因為超過半數美國智能手機用戶,每天都會打開應用。也不是因為價格太貴:絕大多數應用都是免費的。

分析師認為,這種現象表明人們並不需要數量太多的應用,用戶已有的應用已經足夠滿足他們的絕大多數需求。幾乎所有智能手機用戶都使用移動應用,“但用戶投入單一一款應用的時間,在他/她使用應用總時長的佔比達到驚人的 42%。”

comScore在報告中指出,雖然新應用層出不窮,但具有突破性的應用卻十分少見。在用戶使用頻率最高的前 25款應用中,絕大多數都出自成熟企業。

讓用戶重新開始下載新 App,也是拯救應用商店自己

雷鋒網認為,用戶不再下載新應用,實際上也就意味著打開應用商店的時間越來越少,大部分用戶時間都花在了排名最靠前的幾個應用,而這個榜單通常十分穩定。

“產品在變,但人類的需求沒變” 豌豆莢除應用分發還能做什麼?

獨立遊戲增長迅猛

從開發者的角度來講,移動市場仍是最大的一塊,有海量的應用在爭奪這塊蛋糕。在流量紅利時代,衝到應用商店榜單前排就能獲得海量的用戶,但這種做法在如今已經越來越難了。

根據豌豆莢提供的數據,得到設計獎的應用總新增激活平均提升 163%,分發總量平均提升 5倍。蘋果這邊,根據調查,獲 Today欄目推薦的應用平均提升 2171%。可見還是相當有效的。

附:2017 豌豆莢年度設計獎名單

年度應用:好好住、夸克瀏覽器、VUE、網易蝸牛讀書

“產品在變,但人類的需求沒變” 豌豆莢除應用分發還能做什麼?

年度遊戲:紀念碑谷2、我在7年後等著你、元氣騎士、致命框架2

“產品在變,但人類的需求沒變” 豌豆莢除應用分發還能做什麼?

年度設計團隊:摩拜單車、雨紀、摺扇

“產品在變,但人類的需求沒變” 豌豆莢除應用分發還能做什麼?

“產品在變,但人類的需求沒變” 豌豆莢除應用分發還能做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