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激濁”更需“揚清

短視頻“激濁”更需“揚清

替換高清大圖

短視頻“出事”了。

日前,因相關短視頻內容涉未成年人低俗不良信息,國家網信辦依法約談“快手”和今天頭條旗下“火山小視頻”相關負責人,提出嚴厲批判並責令全面整改,要求相關短視頻渠道暫停有關算法引薦功用,並將一批違規網絡主播歸入跨渠道禁播黑名單。

2017年,我國短視頻用戶規劃已超2.4億,觀看、拍攝短視頻正成為一種全新網絡熱潮。狂歡背面,隱藏隱憂。從未婚少女媽媽相互比拼低齡,到為求點擊量偷拆車標;從盲目仿照熱門動作致幼童受傷,到涉黃內容觸線違規……越來越多的低俗違規內容,搶佔手機方寸屏幕,不由讓人憂心:短視頻會否重蹈網絡視頻、網絡直播因“龍蛇混雜”而熱度驟降的覆轍?

短視頻內容違規踩線、流於低俗,渠道方難辭其咎。

在“流量就是收益,關注就是經濟”的互聯網盈利模式下,一些短視頻渠道有意無意地聽任低俗內容肆意傳達,本應履行監管審閱職責的把關人卻掩耳盜鈴、掩耳盜鈴。有的渠道打著“技能中立”“算法無罪”的旗幟,直接或間接地成為繁殖不良信息和低俗內容的溫床。但是,機器算法補償不了價值觀缺位的弊端,僅靠低俗內容譁眾取寵難以支撐渠道和職業的持久開展。

作為人氣高地的短視頻,不該淪為道德窪地和法令飛地。

暫停更新有關頻道,清理下架問題產品,重置封禁違規用戶賬號,添加審閱詞庫關鍵詞……被網信部分約談後,相關短視頻渠道紛紛出臺整改措施。

有病醫病、對症下藥當然很好,但剷除毒瘤僅是第一步。短視頻職業要真實走上良性開展軌跡,激濁之後更需揚清。怎麼揚清?這一實際出題,直接檢測著渠道方的審閱實效和運營規矩。

“你學中文的方法是什麼?”“你覺得我國最大的創造是什麼?”“外國人怎麼體會春運乘務員?”一支由中外年輕人組成的內容製作團隊,將目光投向在我國生活的外國人,以共同的選題視角和輕鬆的街採問答,“用外國人視角講我國故事”,將短視頻拍出新花樣。他們發佈的80餘條視頻作品在一些短視頻、交際網站等渠道的點擊量已超20億次,收成超過800萬中外粉絲。

是金子總會發光。在海量信息中,真實能脫穎而出的,仍然是可以引發心裡共識、激盪深度考慮的優質產品。短視頻要火得久,既要去除低俗糟粕,更要出產優質精品,讓用戶的噓聲變成掌聲,讓屏幕中的畫面真實成為美好生活的記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