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點評2018高考作文:與時代同行

名师点评2018高考作文:与时代同行

2018高考大戲如期上演,一卷作文給人熟悉而又驚豔,有很好的導向性。

一、熟悉的味道

今年高考作文繼續採用任務驅動,要求考生在設定的語境中,帶著指定的任務或指令作文。較好地體現了可寫性、選擇性等教育部考試中心對作文評價主要依據的標準。

如可寫性。可寫性是指試題的內容不深奧,考生不陌生、有背景瞭解。試題所列材料之汶川地震、北京奧運、太空授課、互聯網普及等社會熱點、國家大事,考生都很熟悉,容易讓考生受到情感觸發和思維碰撞。

如選擇性。選擇性指考生對立意角度、文章內容、文體樣式、表達方式等進行選擇的可能性和多樣性。可選擇的越多越好,給予寫作的空間就越大。試題題幹“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等讓考生角度、立意和文體上有很大的騰挪空間。

如難易度。難易度指高考作文試題的難度。試題的難度主要是由作文涉及主旨的深度、思考的強度、可開掘的角度等因素決定。今年作文仍然走的是淡化審題的路子,考生跑題的可能性小,這是易;但要讀懂材料及題乾的指令,找到一個較好的切入口,寫出文質兼美的文章,又很不容易,這是難。

二、驚豔的感覺

驚豔之一是材料的構成。七條材料,從2000年“世紀寶寶”出生,到2018年“世紀寶寶”一代長大成人,再到2020年全國建成小康社會,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以時間為經,貫串過去、現在與未來,實際上也是讓考生有一種歷史的縱向思維,而“世紀寶寶”、“天宮一號”“村村通”“精準扶貧”等又在考查考生橫向思維。我們以往強調的思辨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驚豔之二是題幹要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和機緣、使命和挑戰,你們與新世紀的中國一路同行、成長,和中國的新時代一起追夢、圓夢”“際遇和機緣、使命和挑戰,同行、成長,追夢、圓夢”等關鍵詞讓高考選拔考試對考生情懷的要求如麗日晴空,光焰奪目。至於“時光瓶”的開啟等寫作指令,學生作文虛化或弱化都無傷大雅。

三、良好的導向

毋庸諱言,高考是教學的指揮棒。我以為今年高考作文試題的“良好的導向”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價值導向:綜合材料,今年高考作文的最恰切的立意應該是:胸懷家國,懷揣夢想,與時代同行。高考是國家選拔人才的重器,有家國情懷,有歷史責任,有未來擔當,是每一個年輕學子應該具有的品質,應該是高考選拔人才的首要標準。優秀的考生就是應該有大胸懷,大視野,大擔當。這樣的寫作命題勢必有利於將思想教育和價值引領作用細化、實化、具體化。

教學導向:淡化審題,讓考生通過如何寫來決勝考場;胸懷天下,不死讀書,不讀死書,讓考生心關天下,通過視野情懷能力展示自己。白居易說過:“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本是寫文章根本。過去這一點做的不好,現在回來了。我們的作文教學今後就應該走這條路,讓學生不止會吟詠風花雪月,而是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正確的立場和方法認識世界,從所知所學所感出發,理性思辨,暢所欲言,展示他們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與綜合素質,激發他們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同心同向的使命感。

當然,由於作文緊扣社會熱點,也有可能出現教學上押題和寫作上套作的可能。今年湖南六校聯考的作文題就與高考題有很大的相似度,不可避免會出現套作的現象。這是不足,但瑕不隱瑜。今年高考作文題是一個好題。

(長沙市實驗中學語文教研組組長、湖南省特級教師劉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