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畫印象1——尋覓像法時代的斑駁佛影

分享筆下歷程,講述經典故事,領略佛教藝術


壁畫印象1——尋覓像法時代的斑駁佛影

本篇分享的是,佛畫名家戰乃明先生用西河麻紙繪製的兩幅壁畫意境的佛像。自敦煌/麥積山歸來,戰乃明對壁畫創作有了以往不同的靈感,此次以西河麻紙為繪本,使用青州本地的黃土對畫作進行斑駁的處理,兩者的碰撞形成積澱厚重的表現力。使得青州與敦煌中國兩大佛造像藝術的精神從材質上有了對話與融合。

菩薩一:

壁畫印象1——尋覓像法時代的斑駁佛影

壁畫印象1——尋覓像法時代的斑駁佛影

壁畫印象1——尋覓像法時代的斑駁佛影

壁畫印象1——尋覓像法時代的斑駁佛影

壁畫印象1——尋覓像法時代的斑駁佛影

壁畫印象1——尋覓像法時代的斑駁佛影


菩薩二:

壁畫印象1——尋覓像法時代的斑駁佛影

畫中菩薩現男相,迴歸了佛教菩薩為“勇猛大丈夫”的原始特點。畫面線條流暢自然,斑駁古樸的設色與麻紙的特別機理完美結合,石窟壁畫的質感躍然紙上,讓觀者彷彿進入了遠古的像法時代。繪者是將自己深刻的信仰體悟融入到佛像的繪製中,表達出了獨特的佛教藝術氣息和韻味。

壁畫印象1——尋覓像法時代的斑駁佛影

壁畫印象1——尋覓像法時代的斑駁佛影

壁畫印象1——尋覓像法時代的斑駁佛影

壁畫印象1——尋覓像法時代的斑駁佛影

壁畫印象1——尋覓像法時代的斑駁佛影

壁畫印象1——尋覓像法時代的斑駁佛影

正法時期,以聽聞為解脫之道。像法時期,以佛像和佛經來表達佛法。像法時期,由於信心不容易建立,必須要藉助佛像、佛經不斷熏習,藉助理論反覆講解,依託這些外在的形式,來提升堅固信心。因此,佛像繪畫雕塑,最應該繼承的是像法造像時代的原則,因為這是最接近佛陀本意的原則和風格。

【繪者】

戰乃明,別名戰南竹,號覲明居士。1988年開始國畫創作,尤以佛像畫影響廣泛,曾獲得2007年度中國畫論壇年度傑出畫家;2009年中國書畫論壇年度傑出畫家;江蘇省佛教協會會刊《弘化》特約畫家;《淨土》約稿畫家;曾任職佛像繪製教學及大型企業藝術總監。戰乃明先生的作品得到多位大德的高度讚譽,被海內外很多有緣居士及高僧大德收藏。

壁畫印象1——尋覓像法時代的斑駁佛影

壁畫印象1——尋覓像法時代的斑駁佛影

  • 關注“筆尖下的修行”,長享智慧清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