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愛他人就是愛自己”?《道德經》的智慧 第七十五章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為什麼說“愛他人就是愛自己”?《道德經》的智慧 第七十五章

這段話的意思是:老百姓食不果腹,是因為統治者搜刮的賦稅太多,所以老百姓才會發生饑荒。老百姓難以治理,是因為統治者貪圖名利、仗勢欺人、為所欲為、胡作非為,所以國家才難以統治。老百姓不愛惜自己生命的原因是由於統治者貪圖享受、搜刮過甚,導致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無食果腹,無衣蔽體,生存艱難,生不如死,所以老百姓才會冒死反抗。只有那些恬淡自然,不以養生保命為重的人,才比那些刻意貪圖享受的人更高明。

為什麼說“愛他人就是愛自己”?《道德經》的智慧 第七十五章

老子在這裡指出了老百姓和統治者之間的生存矛盾。最初之所以會有賦稅,是因為君主忙於治理國家而無暇顧及自己的生計,所以老百姓才會捐出物資,以便君主能夠安心治理國家。這本是一種維繫君主與老百姓之間和諧關係的妥善方式,但是由於後來的統治者貪圖享樂,反而使其成為了國家動盪的導火索。可見事情沒有對與錯,但做事的人有善惡,同樣一件事情,善人行善事,得善果;惡人行惡事得惡果!

為什麼說“愛他人就是愛自己”?《道德經》的智慧 第七十五章

夏、商、週三代老百姓需要繳納的賦稅大約是收入的十分之一。春秋戰國時期,老百姓的負擔進一步加重,賦稅要比從前高出三倍還多。而秦國建立之後,所徵收的賦稅幾乎是西周的二十倍,百姓食不果腹,所以秦朝的滅亡毫不意外!

統治者如果明白:愛人就是愛自己。放棄貪圖名利而守持恬淡自然,放棄仗勢欺人而守持謙卑處下,放棄為所欲為而守持無為而治,輕徭薄賦,藏富於民,則會政通人和,民風淳樸,百業俱興,國泰民安!

為什麼說“愛他人就是愛自己”?《道德經》的智慧 第七十五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