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被“世界巨眼”取代?院士權威解讀

當國人還沉浸在“中國天眼”FAST問世的自豪之中,全球的射電天文學家已經著手建造下一代的超級射電天文望遠鏡: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quare Kilometre Array,SKA)。

今天,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全體院士學術報告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武向平做報告時說,“FAST保持領先地位,大概只有十年時間,一旦SKA建成,不管我們願不願意,FAST的領先優勢終將被其所取代”。

留給FAST領跑的時間不多了。武向平說,自2015年9月25日落成後的兩年調試期,FAST先後發現50多顆脈衝星候選者,並證認一顆毫秒脈衝星,取得了在中國大地上發現脈衝星零的突破,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SKA則是人類迄今國際天文學領域建造的最龐大和最先進的設備,彙集了人類在天文學、無線電、信息、通訊、計算機、機械製造等諸多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武向平說,SKA將承載射電天文學未來50年的發展命脈,有望克服包括FAST在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的缺陷和不足,希望同時獲得更高的靈敏度、更大的視場、更高的頻率和空間分辨率、更高效的巡天能力等。

我國是SKA的主要成員國之一。武向平說,中國將以大國的風範和責任,以及對卓越科學目標勢在必得的追求,在其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主導作用,獲得豐厚的科學回報。

他今天還透露,中國未來射電天文設備的佈局,主要有兩個部分,一個是國內,立足單口徑FAST,一個是國際,就是參與干涉陣列SKA,“自主研究與國際合作相結合,單口徑與干涉陣列協同發展”,武向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