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外企大量撤資皆是高房價惹的禍?

跨境外企大量撤資皆是高房價惹的禍?

5月中旬,位於深圳市高新技術園區的世界精密、光學技術的代表企業——奧林巴斯宣佈:全面停工停產。奧林巴斯是一個用工規模超過1.5萬人的大工廠,是實體制造企業。而在關停國內企業的同時,已經把生產的重任轉移到越南境內。

近年來,境外跨國大企業搬離內地的消息屢見不鮮。無錫尼康、蘇州日東電工、深圳三星通信等大量外企都在上演大撤退,紛紛將企業轉至其他地區。跨國企業選擇離開的原因很簡單,內地的高房價全面拉高了用工和土地成本,使這些企業不甚承受重壓,只能選擇轍離。

一方面,過去境外跨國大企業是地方政府眼裡的香餑餑,現在由於土地價格水漲船高,外資企業要想在地方政府手中拿到廉價的工業用地已經非常困難。而且近年來工業用地,也隨著商品房用地的價格一起上漲,租金成本已不再便宜。

另一方面,由於當地高房價的因素,推動了生活用品和房租的價格上升。五六年前,企業僱人成本只有3000多元。現在企業僱傭一個熟練工人,包吃包住起碼4500-6500元,而且企業在付出高昂用工成本後,還是招不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人。

早在2016年5月,華為的任正非曾暗示要將總部搬遷到東莞,因為深圳這邊高土地價格,高房價,已經導致了生產要素成本急劇上升,必然導致中國企業的競爭力下降,這是發自靈魂的吶喊,是中國最優秀的企業家對中國當前企業生存現狀的擔憂。

跨境外企大量撤資皆是高房價惹的禍?

而現如今,國內企業受到高房價、高地價的影響無處安生,跨國企業則乾脆將企業搬到東南亞土地更便宜、用工成本更低廉的地方去生產。面對國內企業艱難掙扎,跨國企業搬離的局面。一些地方的領導幹部對此卻無動於衷:“你們還是走吧,俺這土地作為工業用地實在太不划算了”。

在當地部分領導幹部看來,地產投資才是見效快,收益高的好項目,如果搞開發搞房地產,半年就見效,幾百套,也有十幾億的GDP。如此一來,財政、農民工、市民大家都很滿意。而生產製造企業,由於投資資金冗長、回報率低,還要以減稅降費的政策以照顧,遠不及房地方投資給地方政府帶來的收入那麼痛快。

但是,我們認為,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不可能長期的依賴於房地產投機炒作。上世紀90年代初日本就發生過房地產危機,90年代末我國還爆發過海南省房地產危機。而08年美國又因房地產而導致了次貸危機。所以,中國經濟還是應該著力扶植實體經濟,過度的追求房地產方面的短期利益,將會喪失長期的經濟結構轉型和產業結構升級的契機。

首先,由於房地產的快速賺錢效應,使大量資金都跑到房地產領域。而真正的實體制造業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始終難以得到有效解決。資料顯示,1-4月份,我國銀行有近四成的信貸資金流向房地產,這隻能說明,生產製造業對投資需求非常低落,國內的實地經濟不要說轉型升級,就連穩定生產都很艱難。

此外,央行在6月1日,宣佈MLF擔保品擴圍,這主要是央行希望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綠色經濟等領域的支持力度,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這說明高房價的虹吸效應,讓央行之前通過定向降準扶持中小企業的努力效果不彰。

跨境外企大量撤資皆是高房價惹的禍?

再者,高房價使得房地產的財富神話被無限放大。很多企業家都開始“不務正業”,都涉足到房地產開發和抄房上去了。惡炒房地產不僅會造成中國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還會導致房地產行業一家獨大,其他行業持續長期低迷。這不利於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曾經有個故事,說丈夫帶著一幫農民工兄弟一起搞製造業,近百個人一年忙到頭,也沒賺到一百萬淨利潤。而妻子一個人在大城市裡投機炒房,一年下來炒房的收益就高達數百萬。如此一來,誰還願意搞實體經濟?

更不可能再去投錢研發新的科技產品。到最後房地產如果跨掉了,其他行業也沒發展起來,那麼國內經濟很可能會像當年日本“失落的二十年”那樣,面臨長期低迷衰退的問題。

最後,高房價,使地價也漲高,租金也跟漲。國內外生產製造企業的各項運營成本都大幅上升。於是,企業主們都把製造企業搬到孟加拉國、越南這些國家去生產。

事實上,中國經濟並不是不需要發展房地產業,而是房地產應該與其他行業一樣得到可持續的、健康的發展,而不是盲目加槓桿、不顧一切後果的拿地、炒房。房地產的繁榮是建立在實體經濟之上的,實體經濟衰退,房地產泡沫是不能長久持續的。

跨境外企大量撤資皆是高房價惹的禍?

由於目前美元指數探底回升,正在向全球新興國家剪羊毛,像阿根廷、土耳其、巴西等國都遭到了資金流出的較大沖擊。如果我們再一味的看重房地產市場,那麼不光是境內外遊資拋售人民幣資產離開,還會有大量國內外企業由於各種成本上升,而選擇撤資中國。

屆時中國經濟是否能夠承受得了這樣的衝擊呢?外資大轍離與境內萬人搶房熱潮形成鮮明對比,這說明了,高房價使製造業處於最危險的邊緣。而片面的想通過房地產來帶動地方GDP增長,是難以有長期發展的前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