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研發員工超4萬 人均利潤貢獻遭格力電器碾壓

富士康研發員工超4萬 人均利潤貢獻遭格力電器碾壓

【野火財經】6月5日訊把格力電器(000651.SZ)和工業富聯(601138.SH)放在一起比較並不十分貼切,畢竟一個是電子製造還是代工業,一個是家電行業。如果從大IT行業來看,這兩家公司放在一起也未為不可。

人員構成

富士康儘管強調自己是工業互聯網概念,本質也是資本密集加勞動密集型行業,當然富士康是弱化勞動密集,而以技術密集代替。

富士康研發員工超4萬 人均利潤貢獻遭格力電器碾壓

富士康目前總員工人數約27萬人,其中生產製造環節為20.3萬人,佔比為76%,研發員工也很多,超過4萬人,佔15%,剩下為銷售行政和管理。

格力電器總員工為8.5萬人,生產環節7萬人,研發環節超過9千人,分別佔比為82%和10.6%。

富士康研發員工超4萬 人均利潤貢獻遭格力電器碾壓

2015 年度、2016 年度及2017 年度,富士康研發費用分別為48億,55億和79億,佔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1.75%、2.01%和2.24%,2017年投入研發中資金超過79億元,佔營業收入比重不斷增長。2016和2017年研發投入增幅為14.6%和44%,2017年研發投入提高很快,和富士康進軍工業機器人等有關。

格力電器未單列研發投入項。

看看,格力電器和富士康從人員構成比例,似乎勞動“更密集”,富士康更重視研發。

在招股書中,野火君注意到,富士康強調深植實體經濟,基於在電子設備智能製造領域生產製造工藝和流程的豐富經驗,積累海量工業數據。如果把工業數據用起來,就是業界一直流行的大數據概念嘛。

另外,富士康所募集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後擬主要聚焦於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雲計算及高效能運算平臺、高效運算數據中心、通信網絡及雲服務設備、5G 及物聯網互聯互通解決方案、智能製造新技術研發應用、智能製造產業升級、智能製造產能擴建八個部分進行投資。看出來了吧,投入到更高層次生產領域。

格力電器在宣傳時會強調擁有核心科技。目前,格力電器擁有19項“國際領先”的核心技術,其中,2017年新增“分佈式送風技術在熱泵空調上的研究及應用”、“基於大小容積切換壓縮機技術的高效多聯機”、“面向多聯機的CAN+通訊技術研究及應用”、“格力車用尿素智能機”4項國際領先技術。

專業術語聽起來一頭霧水,但是野火也基本記住了,格力強調其技術在國際領先,自然是有理由的。

從人員總量看,兩家企業都算是技術密集和勞動密集。現在,也許可以改變一下我們固有概念。其實富士康之所以成為全球頂級企業代工商,在研發投入上是巨大的。

毫無疑問,兩家都是有技術含量的公司,也是野火君一直聚焦的科技股。

人效對比

富士康研發員工超4萬 人均利潤貢獻遭格力電器碾壓

以2017年財務數據做對比。人均收入,格力電器為174萬,富士康為131萬,格力電器比富士康高33%。

如果再看人均利潤貢獻,格力電器人均貢獻是29萬,富士康為6萬,格力電器是富士康近5倍,簡直碾壓啊。儘管富士康有體量優勢,但是格力電器效率無疑更高。

(作者不持有格力電器也未中富士康新股,分析文章不對投資形成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