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出現最大規模退票,創紀錄還能靠刷出來?

《後來的我們》從開始上線起,預售數量就在諸多平臺上持續走高。其中,貓眼想看數達到91萬,位居首位。預售過億超過部分好萊塢大片,甚至與《速度與激情8》等達到同一量級。

4月28日上映首日,更創了1.22億愛情片最好預售成績,單日超過2.8億的票房也是同類影片中最高的。

然而,就在當天晚上,《後來的我們》卻出現大規模退票情況,被退票的影院總數接近4000家,且不少影院單日退票率都在10%以上。根據總退票數和全國電影票均價來計算,總的退票額應該在1500萬~2000萬之間。

《後來的我們》出現最大規模退票,創紀錄還能靠刷出來?

由於本次退票風波大部分來自於貓眼,頓時將這個購票平臺推上風口浪尖。針對此事,貓眼也終於做出回應,但事情則更加撲朔迷離起來。

貓眼的第一份回應給出了具體數據,38萬張票,1300萬票房,並表示平臺“疑似被惡意刷票並退票”。

第二份回應解釋了4月28日中38萬張退票的具體來源,其中54%的訂單確定是“用戶正常改簽行為,只是‘改簽次數’也累積到‘退票次數’當中了而已;剩餘46%退票訂單中,“有部分確定為惡意刷票,疑似黃牛行為”。

從貓眼模糊的回應看,若為黃牛所為,那麼46%的訂單會有多少黃牛產生?

至於貓眼所說的“部分”到底是多少,我們無法確定。但可以推斷,既然貓眼後臺都已經掌握了明確數據卻還說不清楚,那麼這個“部分”就必定是個大比重了。同時問題也來了,全中國現在還有這麼多黃牛電影票嗎?

《後來的我們》出現最大規模退票,創紀錄還能靠刷出來?

說到黃牛電影票,可能不少人早已記不清上次見它是什麼時候。隨著線上購票的普及,電影票黃牛早就轉業了。如今,黃牛們又大規模“迴歸”,並且還出現在非好萊塢大片的《最後的我們》上,著實令人“費解”。

不過,除去貓眼平臺的“黃牛票”之外,淘票票平臺也出現超過2萬張退票。因此目前沒有證據證明此事為貓眼所為。

除了通過加預售來帶動熱度外,《後來的我們》也試圖在豆瓣刷分,來把觀眾帶進影院。

根據網上曝光的信息顯示,水軍團隊以一條1.5元的價格給《後來的我們》刷好評,並且存在規模購買豆瓣大V好評的情況。

《後來的我們》出現最大規模退票,創紀錄還能靠刷出來?

不得不說,對中國電影,票房造假其實並不新鮮。前有《阿童木》虛報票房,後有《葉問3》8000萬假票房,如今《後來的我們》涉嫌假票的數量還真不算“突出”。

不管本次刷票退票背後的“嫌疑人”是誰,票房和口碑雙造假的後果顯而易見。

截止目前,《後來的我們》豆瓣評分已經跌至5.9分。由此可以看出,造假最終會敗露,憑真本事才能名利雙收。當院線經理不再信任第三方售票平臺提供的數據,觀眾也不再相信所謂的“口碑傳播”。這一場沒有贏家的營銷戰,又有什麼意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