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百萬美元還算少,科技人才收入到底有多高?

如果說,人工智能在2016年處於醞釀期,2017年處於上升期,那麼2018年毫無疑問將會迎來了一場大爆發。

從各大巨頭前赴後繼地走進人工智能領域,到全球科技公司一輪又一輪的融資,無疑說明這一領域的火爆。然而在這一波人工智能大爆發之時,大家關注的不僅是巨頭們的新動向上,還有AI人才們鼓鼓的腰包。

去年畢業季時,眾多科技公司開天價招攬AI人才的事就引起網友們的關注。要知道,普通的畢業生還在為年薪10萬而振臂歡呼,而AI人才們就已經拿到30萬~50萬的薪酬了。將來再工作幾年積累經驗,這個數字無疑會更高,也難怪不少網友戲稱要轉行了。

年薪百萬美元還算少,科技人才收入到底有多高?

人工智能近年來的高速發展,使得整個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激增。科技行業巨頭們在人工智能上押了鉅額賭注,從智能手機到物聯網,從智能醫療到自動駕駛,無不寄予厚望。在這種形勢下,業內大牛收到的薪水和公司股份可以說一個比一個嚇人。

早在2016年,馬斯克的OpenAI就給頂級研究員開出了190萬美元的年薪,另一位重要研究員Ian Goodfellow才入職幾個月,工資就已超過80萬美元。

而這還是一家非營利機構。也正是因為它是非營利機構,我們才可以想象,其他盈利性公司的大佬們,年薪會有多高。

不止是國外重視人才,不少國內“大牛”也在這個圈子裡混得風生水起。即便是一個從來不忌諱給高端人才花錢的行業來說,也夠讓人吃驚了。

年薪百萬美元還算少,科技人才收入到底有多高?

2016年6月底曾在微軟研究院效力多年的孫劍博士,以8位數年薪,外加兩位數股權的承諾加入國內人工智能創業公司Face++。

還有大家熟悉的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李飛飛,在加盟Google並將領導雲計算集團旗下新成立的機器學習部門後,據傳年薪達到了300萬美元。

但即使是這種數字,與Google前員工Anthony Levandowski比起來也算小數目了。近日據Google透露,在其加入優步Uber之前,曾獲得了超過1.2億美元的獎勵。

年薪百萬美元還算少,科技人才收入到底有多高?

從國內來看,近幾年來各大科技巨頭相繼佈局AI領域。

不過不管是巨頭還是初創企業,它們都面臨著人才短缺的問題,各個公司在“搜刮”人才方面都是費盡心思。

如此一來,即使巨頭們開出天價薪酬,人工智能領域人才短缺也是不可避免的。於是,頂尖人才的跳槽幾乎成為業界常態,越是巨頭企業越是常見,並且薪水也會跟著水漲船高。

但不得不說,鉅額年薪也不是人人都能拿到手,學歷很重要,項目經驗更重要,想要得到高薪還得先成為人才才行。跳槽對於咱們來說,也只能想想就好,還是做好眼前的工作才是正經事,至於其他,還是羨慕羨慕就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