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師:帶了17屆畢業生,孩子只要有這6個現象,往往都是差生!

孩子的教育,是每個家庭的頭等大事,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是如此,著急的不只是孩子,家長也把孩子成績當成自己重要的事業之一。相信不少家長都有這樣的體會,初中是孩子學習成績最大的分水嶺,很多小學時成績還不錯的孩子,到了初中反而一落千丈,不只是成績和別人有了差距,孩子的信心更是大受打擊。

俗話說得好:初一不分上下,初二兩級分化,初三天上地下。造成這種狀況最大的原因,就是孩子的學習習慣。習慣是從小養成的,在小學時對孩子的影響還沒有那麼明顯,但到了初中這個住宿環境或者說對自覺性要求更高的環境,學習習慣將直接決定孩子的成績。

老教師:帶了17屆畢業生,孩子只要有這6個現象,往往都是差生!

因此,家長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好好把握初中這個難關,將孩子的學習成績穩定下來,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

老教師:帶了17屆畢業生,孩子只要有這6個現象,往往都是差生!

現象一:班級裡成績最好的學生,不會是第一個舉手的,也不會是不舉手的。

第一個舉手的孩子通常性子急躁,往往他們的腦子還沒來得及把正確答案捋清楚,就忍不住想回答了。建議家長們面對這樣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磨鍊一下他們的性子,比如說靜坐、練字等方式。

不舉手的孩子則對外界的評價很看重,他們往往也不自信、怕自己的發言會錯,引起別人不好的看法。建議父母們以於這類孩子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和指責。

老教師:帶了17屆畢業生,孩子只要有這6個現象,往往都是差生!

現象二:老師在課上讓找試卷時,越快找到卷子的學生,成績越好。

成績好的學生學習習慣都比較好,比如說他們會給卷子分門別類,習慣性給筆記做上小標籤,筆記上會標各種顏色……細節決定成敗,這些看似無足輕重的小細節,實則提高了他們的時間管理,讓他們最快的抓住主要學習信息,讓學習效率更高。

沒有這種習慣的孩子,建議家長可以在生活中刻意培養孩子整理房間、收納的習慣,久而久之,孩子在學習上也會養成整理收納的習慣。

老教師:帶了17屆畢業生,孩子只要有這6個現象,往往都是差生!

現象三:成績好的學生,往往不會超過晚上12點睡覺。

古時候常說:“頭懸樑,錐刺骨”。其實在現代教學中,並不支持孩子們熬夜苦讀。曾有一個教學調查顯示,99%以上的“差生”,往往是由上課走神造成,他們通常也喜歡晚上花大量時間趕白天落下的課程,學習效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令人感到意外地是,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他們往往在晚上12點前入睡,每天精神飽滿,更有利於明天上課精力的集中。

老教師:帶了17屆畢業生,孩子只要有這6個現象,往往都是差生!

現象四:每個學生都會出現一錯再錯的情況,但是優秀學生出現這種情況的概率很小。

一般情況下,優生和差生同時在一道題上錯了,優生最後會把這個知識點弄慬,而差生則是把答案記住了,兩人之後再遇到這類題時,情況自然截然不同。建議家長們面對這樣的孩子時,可以嚴格要求他們準備一個錯題本,方便後面的學習。

老教師:帶了17屆畢業生,孩子只要有這6個現象,往往都是差生!

現象五:從輔導資料來看,中等生最多,差生則不上不下。

成績好的學生輔導資料貴精不貴多,而且基本上買了就會把它做完,輔導書上也會根據自身的掌握情況用不同的顏色標記勾畫。反觀成績較差的學生,他們往往輔導資料買了一本又一本,但幾乎都放在那裡,到了期末可能都是嶄新的。

建議家長在孩子輔導資料的選擇上嚴格要求一下,在錯題上也讓孩子多反思多總結,不要在輔導資料上進行無謂的投資。

老教師:帶了17屆畢業生,孩子只要有這6個現象,往往都是差生!

現象六:下課有時間幫其他學生輔導作業的孩子,通常都是成績最好的。

去幫其他孩子輔導課業的學生,往往課上已經把知識點掌握得八九不離十了,他們通常比一般孩子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樣的,在給其他孩子輔導時,相當於他又把知識點加深鞏固了一回,溫故而知新,這樣的孩子往往能把知識點吃透,成績自然就上去了!

總而言之,學習成績的比拼,實則是學習習慣上的比拼。孩子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無論身處哪種學習環境,都能取得一個好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