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最被士兵痛恨的幾款武器: 走火把戰友打成篩子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巨大的戰爭消耗和錙銖必較的戰況使各參戰國紛紛絞盡腦汁想設計出比敵人更實用更有效的輕武器,其中不乏一些綜合性能很不錯的槍械,不過更多的是腦殘設計,下面就盤點一下這幾款最不受歡迎的槍械。

5、“斯登”衝鋒槍

這把衝鋒槍的成本只有9美元,由於採用了衝壓結構件,原料也便宜,還不需要生產工人有多高的技術,所以非常易於生產,產量也不小,到1945年底共生產裝備了375萬支,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不朽的貢獻。

二戰時最被士兵痛恨的幾款武器: 走火把戰友打成篩子

雖然在戰場上威力不小,可這槍對自己人的威力也不小,經常莫名其妙地走火,結果使用了這支衝鋒槍的盟軍部隊,尤其是英軍自己,因戰友走火而死傷的士兵為數不少,有的士兵憤怒地聲稱:戰場上可以拿這槍當手雷朝敵人扔過去。

二戰時最被士兵痛恨的幾款武器: 走火把戰友打成篩子

以至於軍官們規定,拿這把槍的士兵要走在前面,以防走火傷到自己人,結果士兵們將其稱為“臭氣”槍。

4、“紹沙”輕機槍

M1915“紹沙”輕機槍,嚴格來說並不能算二戰時出現的武器,不過“紹沙”參加過二戰初期的西線戰役,也就算上了。

二戰時最被士兵痛恨的幾款武器: 走火把戰友打成篩子

這把輕機槍是在M1910步槍的基礎上開發而來,槍管在整個後座行程中都參與運動,因為運動力量大,所以射速很低,而最有特色的還是彈匣,彈匣呈半圓形插在機匣下方,頂部和底部正好是一條直線,彈匣還是中空的,雖然一眼就能知道還有多少子彈可這樣也很容易使沙土等進入彈匣而造成的卡殼。美軍當年裝備了34萬挺“紹沙”,結果不到兩年就全部損壞,堪稱最垃圾的輕機槍。

3、DP-27輕機槍

這挺輕機槍中國人應該很熟悉,曾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大量使用,俗稱“轉盤機槍”。

二戰時最被士兵痛恨的幾款武器: 走火把戰友打成篩子

最獨特的就是供彈設計,採用47發彈盤供彈,開火的時候圓盤彈匣轉動將子彈送到槍膛,發射M1908R型7.62毫米帶底緣彈,槍口初速840米/秒,這實際上是一種很不錯的輕機槍,但重達10千克的重量幾乎抵消了所有優點,後期蘇軍寧願全員裝備波波沙衝鋒槍也不願帶這傢伙。

2、STG44突擊步槍拐彎版

德國在戰爭末期研發出STG44突擊步槍,這是一種火力猛烈的優秀步槍,後來AK-47就是模仿了它,但不知為何德國軍工部門決定研發拐彎版。

二戰時最被士兵痛恨的幾款武器: 走火把戰友打成篩子

不得不說這個思路還是很值得稱道的,現代也有不少拐彎槍,都是為了CQB而研發。STG44就是配備了專門的套件,可以安裝使子彈拐彎的槍管,能夠使射手既開槍又不用露頭,只是實戰性很差,實用更談不上。

1、PTRD-41反坦克步槍

而東線戰爭中,這是蘇軍步兵手中為數不多的反坦克武器,這種單發栓動式步槍甚至能打下低空飛行的飛機。

二戰時最被士兵痛恨的幾款武器: 走火把戰友打成篩子

採用槍管長後坐式原理,發射時槍管後退,然後槍機開鎖,之後手動拉槍栓換下一發子彈。全長達到2米,空槍重17.3千克,槍管長1.227米,口徑14.5毫米,除坦克外還能擊穿突擊炮、裝甲車和坦克殲擊車,最大的缺點就是後坐力巨大,沒經過訓練就貿然使用這種威力巨大的武器,後坐力能把肩膀打骨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