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留東窪鐵花點亮璀璨夜空

打鐵花又叫鐵水打花,打鐵梨花。花跟發諧音,有越打越發的寓意。打鐵花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鼎盛於明清,綿延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2008年,打鐵花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鐵花起源於道教,據悉,古時金銀銅鐵錫五門工匠與煉丹的道士互稱為兄弟,同尊太上老君為祖師爺。每逢春節便以打鐵花祭祀。

東窪村位於長治市屯留縣屯留城北5公里處,位於路村鄉西南,距離路村鄉政府8公里,東臨化許線,北靠礦用線,交通便利。全村共有418戶,1156人,耕地2458餘畝,全村以種植業為主,運輸業為輔。東窪村人傑地靈,民風淳樸,95%以上村民為山東省萊蕪市移民後代。200多年前,祖輩們生活聚集於此,大多以打鐵為生。

東窪和道家的文化淵源頗深,供奉著真武大帝(太上老君的化身)的真武廟,已經有五百多年的歷史,2016年該村投資40多萬元進行了重新修繕,使之成為道家文化的一處獨特存在。

屯留東窪鐵花點亮璀璨夜空

每到元宵節、添倉節、真武大帝誕辰三月初三,東窪村的鐵匠藝人便打鐵花,一則為了祭祀,二則慶祝祈福,沿襲成俗,傳承至今大約有上百年的歷史。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冶鐵業的衰落,到20世紀70年代,東窪打鐵花曾一度中斷。

為了挽救、恢復和發揚光大這項傳統技藝,路村鄉領導積極支持,東窪村支村兩委籌備謀劃,推動落實,拉開了傳承工作帷幕。目前,東窪村能夠熟練掌握打鐵花技術的村民有四五十人,趙金煥等四位老人帶頭重操舊業,傾情傾力,表演傳授。這樣,東窪鐵花才得以重回大眾視野。

屯留東窪鐵花點亮璀璨夜空

整潔的村委辦公環境

生高爐,熔鐵水(也曾經打過鐵塊)。東窪村的鐵匠藝人們一般選擇在平坦寬闊的地方,往焊接好的爐子裡一層一層的加入焦炭,生鐵,石子,當溫度升高到1600攝氏度以上的時候,生鐵化成鐵水,此刻他們左手拿起事先用水浸泡過一天,用火烤過碳化了的柳木勺,舀出三釐米左右元宵大小的鐵水,右手用柳木棒(柳木板)猛烈一擊,打向空中,灼熱的鐵水在半空中迸散開來,萬千彤紅的鐵屑飛濺,再加上茂密柳枝的碰撞分離,它們在空中激烈氧化燃燒,頓時形成五彩斑斕的煙火,星光四射,絢麗多彩,變幻莫測,美若仙女散花,好似飛瀑直下,又像金蛇狂舞,恰如菊花綻放,場面恢宏,氣勢磅礴,蔚為壯觀,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極富觀賞感和震撼力。 打鐵花是個技術活,特別講究配合。沒有多年的功底,是不可能完成的。或75度,或45度,表演者不停變換姿勢,對空擊打。第一勺飛濺而下的時候,第二個人要立馬跟上,將第二勺鐵水迅速打出去,飄灑下來的絲線和潑灑出去的射線交織在一起最有氣勢,朵朵金花凌空炸開,如同火山瞬間噴發,好似流星美麗掠過,從高處倒懸墜落的火樹銀花,此起彼伏在夜間綻放 東窪鐵花每爐大約消耗200斤生鐵,如今有兩種顏色,灰鐵能打紅色的鐵花,白鐵可打白色的鐵花,伴隨著鏗鏘有力的音樂聲、噼噼啪啪的擊打聲、嗨吆嗨吆的喊叫聲、熙攘觀眾的歡呼聲,重新興起的東窪鐵花正漸入佳境。

屯留東窪鐵花點亮璀璨夜空

節慶表演不間斷,東窪鐵花放光彩。打鐵花不僅能夠帶給人美的享受,而且不會在表演之後造成環境汙染,它既是一種環保的煙花,更是一種悠久的民俗藝術。路村鄉鄉、村兩級緊緊抓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利契機,積極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隨著東窪鐵花去更多的地方表演,古老的民間藝術賦予了新的青春和活力,滄桑鉅變,薪火相傳,民間瑰寶,東窪鐵花已經被打造成屯留縣的一個文化品牌。(王東)

屯留東窪鐵花點亮璀璨夜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