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嫁人後,仍是你的女兒

關鍵詞:焦慮、回報

題主:女

問:你好冷愛,關注您兩年多了,看微問答解決了我不少疑惑問題,非常認同您。和母親的關係問題困惑了我很久,我嘗試了很多,但總是得不到改善,想請您指點一下。

我今年28,本科,從小母女關係很近,特別依賴母親,六年前父親突然去世,對我倆打擊特別大,因為當時面臨擇業,她把我送到了離家很遠的城市投奔親戚。

工作以後,我發現自己有很多問題,自卑,懦弱,心胸狹窄。最近兩年改變了不少,也有了自信,目前也找到了準備結婚的對象。

媽媽,我嫁人後,仍是你的女兒

可是每當我媽媽來我這邊的時候,沒幾天我們就得吵一架,她還是像小時候那樣對我生活的所有方面指手畫腳,等遇到大事需要徵求她的意見的時候,她又什麼主意都拿不出。

她今年53,在老家和她的親姐妹吵架,在這邊和我大伯吵架,但凡出一點問題就全都是別人的不是。

我回家吃飯她說我拉著臉不高興,我不回家吃飯她說我不要她,每天都是各種指責我,可家裡所有的事情又都依賴我。

馬上面臨結婚,我想著結婚以後我們單過肯定能好一些,可還是覺得不能徹底解決問題。想請問冷愛,在這種環境下我該如何調整心態,該如何和她溝通才能解決這種局面?感謝您。

媽媽,我嫁人後,仍是你的女兒

冷愛回覆:

你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自己的人生。一方面,你今天付出的一切,都是因為過去得到了恩惠,這是一種平衡。

在家庭當中,原本你和父母是穩定的三角關係。由於父親的離開,這個穩定的三角關係失衡,讓你母親把全部注意力轉移到了你身上。

這是一個再平衡的過程,在此過程當中,你過去所受的恩惠,都需要你做出回報,這就是平衡關係被打破之後的再平衡過程。

媽媽,我嫁人後,仍是你的女兒

另一方面,我想告訴你,沒有什麼問題是能一勞永逸的徹底解決的。而且,你的問題本質上來說不是溝通問題,而是體驗問題。就算你想要改善一個問題,也是通過體驗來改變,而不是溝通。

這個體驗,聽起來可能有點懸。我可以舉一個具體的例子,焦慮會在家庭成員當中流動,例如說,你回家吃飯或者不回家吃飯,你的母親都會呈現攻擊性。

這種攻擊性來自於她害怕失去你,然後這種焦慮就會流動到你這裡,還會流動到你的未婚夫那裡。這就是一種體驗。

媽媽,我嫁人後,仍是你的女兒

想要改變這種體驗,只能等到當焦慮流到你的時候,你能夠擁抱她,能夠和她在一起。你可以告訴她,結婚並不會改變你們關係本身,沒有人和她爭奪“女兒”的。

也許這需要你長年累月不斷重複地向她講,但是同時也是你不斷要完成的功課。你過去受惠於過度依賴的關係,所以你現在需要回報這段關係了。

等你有了小家庭,邊界一點點清晰,這種情況會慢慢好起來。

插畫|申鎮,花鎮情感視覺設計師

本文插畫,任何組織及個人未經“花鎮”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