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準備贏國考,上岸前輩無私分享公考心得!

各位學弟學妹,大家好。很高興能跟大家分享我的一點國考體會,參加2018年國考,初試成績150.4分,面試成績85分,綜合成績80.1分。報考崗位:菏澤開發區國稅局。當時我統計的我的行測模考記錄,80分以上的有4次,70分以上的居多,70分以下的也有一部分,最高的拿過86分,這應該是巔峰時刻的狀態。有句話叫“求其上者得其中”,如果想在考場上拿到70分以上,我們就要具備拿80分的能力,貴在平時練習!我的國考目標,行測定的是85分,申論是70分以上,總分155。行測沒有達到預期,但申論稍微擬補了一些,最後的總分150.4還是比較滿意的。

早準備贏國考,上岸前輩無私分享公考心得!

(一)行測方面

1.要有大局觀。

2.要練習套題。

套題可以做歷年的國考、聯考和山東卷、河南卷這樣的質量比較高的真題,山東卷、河南卷也和國考題型、難度比較匹配,不建議做江蘇的題,因為偏難而且題型不大一樣,也不建議做廣東和中西部地區的題,因為有些過於簡單。所以在大量刷套題的同時,要有一定的辨別能力,做“好”題,做 “對”題,也就是做合適的題。

3.分階段提高。

前期可以以一週為檢測點,週週要看到進步。但到了中、後期可能就會遇到“瓶頸”期,這個時候不要害怕,從65分再往上提分,就要聯想到“破繭成蝶”的痛苦,明白“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的哲理,懂得“浴火”才能“重生”的真諦,這個時期不是簡單地練練題就能提高,而是自己要學會總結,學會有自己的讀題方法、做題技巧以及做題順序,老師的方法這個時候可以只作為參考,不可循規蹈矩。比如我之前是按照試卷順序做題,但中期我是按照常識、言語、判斷、資料、數量的順序做題,但後期我根據自己做題的感覺和特點,把順序調整為言語、判斷、資料、常識、數量,這裡就反映出我在第一條提出的“大局觀”,把言語理解、判斷推理和資料分析這三大模塊做好,常識看命,數量看時間。學會靈活變通,學會自我調整,形成自己的做題模式。

早準備贏國考,上岸前輩無私分享公考心得!

(二)申論方面

早準備贏國考,上岸前輩無私分享公考心得!

1.小題多拿高分。

除了作文以外的幾個題都可以統稱“小題”,小題又可以分為單一題、綜合題、公文題,一般單一題要拿到80%-90%的得分率,綜合題難度較大拿到70%即可,公文題要拿到80%左右的分數,這樣才不會給自己的最終得分拖後腿。前面提到,申論並不是練得越多就越能考高分的那種,但是一定要保證絕對的練題量,在考試前至少完整地做完十套以上的題,包括寫作文。因為精力有限,其他的真題或者高質量的模擬題可以採用“看題”的方式,至少要多見更多的題型,看更多的參考答案及做題方法、答題模式。因為國考還是比較喜歡創新的,這樣比較大範圍的“看題”可以提高我們的眼界,同時做好應對各種題型,尤其是新題型的心理準備,避免在考試時遇到新題而不知所措。

2.大題保住基分。

大題也就是寫作題、作文題,第一個要做到的就是不跑題。不跑題就可以拿到基準分,但要想拿高分,也要學習一些方法性的東西。比如我在參加國考時的主題就是談談城市建設的“有”和“無”,具體這是指什麼,意願參加公考的同學私下自己瞭解一下,我在這裡談一種思路,當遇到談二者之間的關係時,像“黑和白”,“人間和天堂”,“道德和法律”這樣的主題,一般在分論點中分成三部門來論述,“有和無”就可以“談談有”、“談談無”、“談談有和無”,先各自談一下兩者,深入分析,再結合談一下二者關係,建立邏輯聯繫。這樣絕對不會跑題,也會有一個十分清晰的文章架構,讓閱卷老師一目瞭然。在內容充實方面,一定要結合材料中的案例,同時聯繫實際,談一些材料中沒有的案例,充實昇華文章內容。要把申論文章當成議論文來寫、把主觀的作文當成客觀的題目來做,有方法、有套路、有架構,保證作文拿到25分以上的基分,這樣至少保證申論的分數不會低。

3.字體最好漂亮。

最基本的要求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卷面整潔、字體工整,這確實是最基本的,如果卷面張亂、字體潦草,申論一般不會得高分。但是在這個基礎上,如果把字寫漂亮,就會錦上添花。據我的不完全統計,凡是申論取得70以上分數的,字體都是相對比較漂亮的,當然並不意味著字體漂亮就一定可以得高分。

對學弟學妹的寄語

早準備贏國考,上岸前輩無私分享公考心得!

大學裡面不乏個別十分優秀的同學,他們在大一,甚至是上大學之前就做好了自己的大學安排以及以後的職業規劃,這些同學就是我們常常說起的,又羨慕崇拜的“學霸”、“考神”們。但大多數都是從大一的懵懂,到大二的彷徨,再到大三的不知所措,不知不覺轉眼間就到了大四,面對考研考公或者是就業的選擇,變得更加的迷茫。我之前是一個比較喜歡向學長學姐求教的人,因為這樣可以避免我走彎路、走錯路。現在也是一名大四學生了,我也給學弟學妹一些忠告,希望能幫到你們一點什麼。

1.珍惜現在、把握現在

大三下學期到畢業前這段時間是非常關鍵的時期,不管你在前兩年半的時間做的好還是做得差,只要剩下的一年半做好了就能有一個好的畢業去處,就會給大學畫上圓滿的句號。

2.認清自己、相信自己

不要為了考研而考研,不要為了考公而考公。如果決定考研,要結合自己的家庭情況,自身的興趣愛好、學習能力、意志毅力來綜合考慮,選好一個專業,不要一味選擇好考的專業,也不要過於注重“985”學校的光環,正確認識自己的實力,對自己做出的決定負責。如果決定考公,就要大概瞭解自己的性格、習慣適不適合做一份穩定但又相對單調的生活。做了決定就要義無反顧,拿出破釜沉舟、不留後路的勇氣和決心,一次性達成自己的目標。

3.一個開始、一個堅持

不管是考研還是考公,抑或做其他的什麼事情,都需要一個開始行動的決心、一種堅持下去的毅力。中間肯定會遇到一些困難,是考研的疲憊乏味期,是考公的瓶頸束縛期,肯定會很難受、很疲憊,這個時候除了要學會通過運動、與人溝通或者其他方式自我調節外,還要有一種積極的自我暗示:我要堅持,如果堅持不下去我就不會成功!堅持、堅持,我可以!其實所謂的“疲憊乏味期”、“瓶頸束縛期”更是“機遇挑戰期”、“成敗轉折期”,堅持下去就成功了一半!其實考公並不難,只要功夫下到位,就真的沒問題!

希望我說的這些能給大家提供一點幫助,也算是盡我的一點綿薄之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