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青山村,看綠水青山如何變身?

潘大嫂和白大姐怎麼也沒想到,以前八竿子打不著的設計會和自己有關係。

去年4月,她們出現在亞洲頂級設計展“設計上海”,並帶著自己的藝術品。

幾條細細的金屬,迅速纏繞,編織成了一個個燈籠、蝴蝶、雲.......他們說,這詮釋了“水的一生”:湖水受著陽光的召喚蒸發成汽,再集結成雲;而對萬物的思念,讓它又化落成雨雪,重返大地。根莖枝葉四向探著觸角,貪婪地吸允再回饋於生靈;蝴蝶蟲蟻各處遁行,牢牢鎖住輕沾在羽翼上的露珠又帶回到月牙湖。

這是融設計圖書館和老闆電器發起的把水基金與藝術、商業融合在一起的項目——“The Lake”。不過,讓村婦放下了麻將成為了設計師,這要從何說起?從張海江吧。

自來水能直接飲用?

張海江出生於蘭州,那是一個兩座山夾著一條河,在河谷裡面應運而生的城市。蘭州的降雨量少得可憐——杭州的降雨量是蘭州的5倍,但是蘭州地表水的蒸發量卻是降雨量的5倍。沙漠化也特別嚴重,用張海江的話來說就是“當飛機向下穿出雲層來到我家鄉時

,只有茫茫的一片黃沙和一望無際的沙漠。

探訪青山村,看綠水青山如何變身?

後來他第一次出國讀書,來到了布魯明頓,看到了非常震撼的一幕。蔥蘢的樹木、河邊細細的白沙,水鳥在展翅,小小的城市還有大片玉米地,更令他驚訝的是這裡的自來水可以直接喝。張海江想:“為什麼中國大部分城市的自來水不可以直接飲用呢?”張海江暗自下決心要回國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探訪青山村,看綠水青山如何變身?

水基金模式的嘗試

張海江的實習地選擇了四川省的老河溝保護區,中國第一個民間運營保護區,也是中國第一個社會公益型保護地。在實習後他便加入了大自然保護協會,希望能通過自己的一些小小嚐試,為社會帶來一點點的進步,make an impact。

2013年11年,阿里巴巴公益基金和贏在中國節目組合作的“贏在中國-藍天碧水間”節目,根據節目比拼結果,大自然保護協會的淡水保護團隊獲得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資助。2014年2月,在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的協助下,大自然保護協會確定項目的最終方案,裡面就包括了青山村龍塢水庫,採用協議保護和碧水基金的方式,進行為期3年的保護。

青山村,浙江省北部山區的一個小村落,有著大片竹林,足以包圍整個村子。村民們喝著周邊最好的水,龍塢水,並在龍塢水庫上擁有一塊竹林,他們每天都精心呵護著,每年則可以出產竹筍和優質的竹材,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探訪青山村,看綠水青山如何變身?

後來竹子和竹筍價格高漲,有人便通過肥料的使用提高產量,也通過除草劑代替原來的手工清理,但他們誰也沒想到,水源就這樣被汙染了。

2014年,張海江和夥伴來到這裡做了一次摸底調查,果真像氮、磷、溶解氧這些和農藥化肥息息相關的指標已經輕微超標了

張海江聯繫了原來龍塢水庫下自然村的村幹部,王康雲,人稱“老村長”,大家一起調研走訪了很多村民,瞭解了他們使用化肥除草劑的情況,也一起對竹子產業做了分析。“我們覺得要徹底地改善水質,就需要將對水有影響的林地包下來,這樣這些村民才不會再使用化肥除草劑。”

探訪青山村,看綠水青山如何變身?

後來,浙江省通過五水共治關停了很多的毛竹加工廠,導致了竹子價格的下降。原來是40多元一百斤的毛竹,現在是20多元一百斤。張海江他們根據這個大的利好,與22個農戶簽訂了協議,把他們的土地的經營權流轉給水基金項目集中管理起來。

張海江說:“通過水基金模式,我們達到了幾個目的,一個是在對下游的綠色產業進行一定程度的整合後有一定資金迴流,能夠使我們擁有更加多的資金去做水源地保護工作

;第二個是農戶通過這個基金得到了一部分的收入。比如補償金收入,僱傭勞務收入。那在這個環節中,我們將把地集中管理,最後達成水源保護的目的。”

阿里員工的“樂橙龍塢”

前日,杭州積雪還沒完全融化,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大自然保護協會(TNC)、萬向信託等一行人來到了青山村龍塢水庫進行實地考察,我們看到的青山村水流平靜、清冽,如同從未被汙染。

當來到老村長家時,“滋滋滋”,飯菜已經在準備了,他笑呵呵地對我們說“來來來,不客氣,隨便坐。”

探訪青山村,看綠水青山如何變身?

大家就像老熟人一樣打著招呼,吃著熱騰騰的飯菜,竹筍炒肉、土雞蛋炒火腿、包菜等,農家的味道愈加強烈,縈繞著我們每個人。

當談到水源地的保護時,老村長不無感慨地說:“大夥都在說,大自然保護協會來做公益,投錢幫我們保護水,我們自己還要用化肥、除草劑真的不太好了。這樣一來,很多人逐漸放棄了使用化肥除草劑。人們的觀念變了,生活方式也變了,大家都知道我們這裡的水非常好,都願意保護它。”

探訪青山村,看綠水青山如何變身?

2016年3月27日,作為中國首個水基金信託項目所在地——龍塢小水源保護地,成為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第三個公眾自然教育基地。這也是目前離阿里巴巴杭州本部較近的一個公眾自然教育基地。

阿里巴巴公益委員、青山村公眾自然教育基地的發起人謀戰說,當年2008年四川大地震時,阿里在青川建了個基地,叫“樂橙青川”,每一年,阿里巴巴的員工都會去那邊做公益,但畢竟路程太遠了,不是很方便。謀戰希望能夠在杭州也建個類似的基地,為阿里員工提供公益實踐的平臺,便成立了“樂橙龍塢”的基地。現在,阿里的員工每週都會到這裡做竹子工藝品,比如風鈴,或是堆肥等等。除此之外,他們還會去爬山,看看到山道的樣子,翠竹林的樣子,漸漸地也就能更多地接觸自然,對環境保護產生觸動。“最起碼能夠影響他日常的行為,比如不亂扔垃圾,做垃圾分類,出去時自帶水杯等等,這樣就很好了”。

老村長也熱情地說:“阿里巴巴的員工也經常來這裡幫當地做很多公益活動(廚餘堆肥、砍柴劈山等等),並把手工藝編織工作介紹到這裡,水庫周邊很多農戶都參與了進來。我和我老伴之前給很多宴會做過飯,現在我們就給來訪者做農家飯,阿里員工他們吃得都非常開心。其他農戶也幫助他們做活動、手工藝編織,還有一些農戶去了上海、北京的展覽。

你們給這裡帶來的變化真的很多,這裡很熱鬧。

德國設計師的鐘情

青山村,也是德國設計師,現融設計圖書館創始人之一Christoph John鍾情的地方,上面老村長說到的手工藝編織,便是Chris手把手教村民做的藝術裝飾。

探訪青山村,看綠水青山如何變身?

2010年,德國設計師Chris來到中國。在過去幾年中,他對中國傳統材料和工藝進行了很多研究。當來到青山村時,他感受到了非常安靜和原生態的環境,這一切都在吸引著他。更令他興奮的是,Chris遇到了村裡的手作竹編者,發現村民們的花籃、壺等等全部都是用竹子來製作,而不是加入很多外來的材料在作品裡。他希望竹子編織的美感可以移植到金屬編織的創作中,這對於Chris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對於當地的竹工匠來說,是一個不同的想法。

探訪青山村,看綠水青山如何變身?

經過不斷的研究,他手把手教村民用傳統手工藝創作一個當代設計,在老闆電器的支持下把這些傳統手工藝品搬上了上海大展覽Design Shanghai和米蘭設計周——“The Lake"。“這次展覽的主要構想是想把湖以最簡單同時最有藝術感的方法展示出來,它寓意著生命的循環亦是自然的循環,循環中的每部分都應該是潔淨的。我很高興自己是這個水源地保護項目的一份子,同時我也更加意識到環境的重要性。

現在,融設計圖書館已經開始改造村裡的老禮堂了,因為他們將有30位設計師搬進村子並承諾要在裡面呆40年,“我們要跟著水基金一起去保護這裡的水源,要看到人們從生存方式到生活方式的改變。

探訪青山村,看綠水青山如何變身?

我們走過水源處,彎身以手掬水,沒有自來水中的消毒水味,也沒有礦泉水中被加工的味道,那是天然如白雪融化的味道。龍塢水庫模式無疑是值得繼續探索的,我們希望這種模式也能夠延續下去。

這不,2月6日,千島湖水基金在杭州正式啟動,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和民生人壽保險公益基金會作為千島湖水基金髮起人,將以決策委員的身份參與到共同決策中,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將重點開展科學保護方面的工作,而萬向信託作為受託人專注資金管理。同時,這還是“中國水源地保護慈善信託”資助的首個項目,也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水基金。讓人們喝上乾淨的水”,我們一直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