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寶寶的胃到底多大,再也不用發愁喂多少奶了?

WHO——提倡按需餵養

WHO,世界衛生組織,提倡按需餵養。也就是,根據寶寶的需求來餵奶。如果寶寶有表現出來,比如哭鬧、往媽媽懷裡扎等等餓了的症狀,我們就可以餵奶。可是,很多媽媽還是頭疼,難道寶寶一哭就餵奶,好像也不太科學啊!別擔心,我們還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判斷:

  • 利用新生兒的覓食反射。如果寶寶在哭鬧的情況下,用我們的手來碰碰他的臉頰,孩子會轉向你觸碰的一側去尋找,這樣就基本上可以判斷該餵奶了。

  • 利用媽媽的生理反應。如果媽媽覺得乳房脹,也可以餵養。

而如果媽媽因為特殊原因沒法母乳餵養,採用奶粉餵養的寶寶,就要計算每天的餵奶量了。公式是:

150-180ml*體重(kg)=全天餵奶量

然後,再分到8次左右的時間去餵養。

一般來說,媽媽餵養寶寶,不管是母乳餵養,還是配方奶餵養,都會逐漸形成一個規律——大概2到3小時喂一次。隨著寶寶長大,寶寶的胃容量增加,寶寶每次的餵養量增加,我們的餵養次數會逐漸減少。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保證的是,如果是母乳餵養的話,每次要讓寶寶吸吮至少20分鐘的時間,避免時間過短。

新生兒總是頻繁想要吃奶的真相——新生兒的胃實在太小了!

剛出生的寶寶,胃只有豌豆大小;

出生3-6天的寶寶,胃只有葡萄大小;

出生後7天-1個月,胃才只有草莓大小。

知道寶寶的胃到底多大,再也不用發愁喂多少奶了?

所以,寶寶其實每次喝到的奶很少,很快就會餓,就想要頻繁吃奶。而媽媽,只有辛苦地勤餵養,才能保證寶寶的營養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正常餵養的情況下,寶寶仍有頻繁的哭鬧,想要吃奶,那就要考慮是不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 是否真正做到按需餵養,每次是否讓寶寶做到充分吸吮;

  2. 吸吮的時間會不會太短,是不是沒有兩側餵養?

  3. 媽媽分泌的母乳,是否足夠寶寶的需求量?

如果寶寶是配方奶粉餵養,那媽媽一定要細心,根據寶寶的日齡來進行餵養。剛出生時餵養5—10毫升,出生3天后餵養30ml,出生7天就可以餵養60ml左右。這其實,是根據寶寶胃容量的變大而增加餵養量的。此外,如果媽媽發現,我們衝調的奶粉,寶寶一口氣就喝完了,並且喝完之後寶寶表現得還是很想喝,那也是餵養量不足的表現。下次衝調的時候,要多衝調20-30ml來評估是否餵養量不足。

知道寶寶的胃到底多大,再也不用發愁喂多少奶了?

正如一枚硬幣都有正反面一樣,凡事皆有兩面性。有餵奶喂不夠的媽媽,就有餵奶喂太飽的媽媽。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下,如何判斷寶寶吃飽了。

  1. 關注寶寶的排便情況。一般在新生兒期,在胎便排乾淨以後,寶寶會每天排便3-5次左右。母乳餵養的寶寶排便會相對稀薄,次數會多一點;奶粉餵養的寶寶,次數相對會少一點。

  2. 關注寶寶的排尿情況。正常情況下,新生寶寶每天排尿6-8次。如果寶寶的排尿量過少,體重增長也不盡如人意。這種情況下,就可能是餵養不足。體重增否理想,是判斷餵養量是否足夠的最好標準。寶寶出生後,一般會先有一個生理性的體重下降,生後一週左右恢復到出生體重,出生後前三個月每個月體重增長在600-1000克左右。

知道寶寶的胃到底多大,再也不用發愁喂多少奶了?

因為寶寶一開始胃很小,所以你要根據寶寶的胃來餵養;

因為寶寶吃什麼排什麼,所以可以根據寶寶的排便情況和排尿情況來看是否餵養得當。

而我們的生活中,當我們遇到看似複雜的問題,是否也可以試著迴歸到最簡單的模式去尋找答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