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之問:“胡煥庸線”怎麼破?

總理之問:“胡煥庸線”怎麼破?

文章原題:基於空間信息認知人口密度分界線——“胡煥庸線”

“胡煥庸線”是我國自黑龍江璦琿至雲南騰衝呈北東-南西大致為呈45°走向延伸的人口密度突變的分界線,其形成和發展與自然條件諸如地形、地貌、氣候、水文等要素密切相關,更與經濟、社會及人類活動相關。“胡煥庸線”在地理學、人文科學、經濟學等諸多領域均具有重要價值。多年來,線東南半壁用佔全國約五分之二的國土,生產90%以上的GDP,居住90%以上的人口。今天,中國的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位。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2020年中國全面實現小康,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如果把發展增量仍然集中在線東南半壁的國土上,勢必造成土地、資源與環境難以為繼,導致東、西部發展嚴重失衡,不利於中國社會、經濟、環境的和諧發展。但是,西北地區水資源缺乏、生態環境脆弱、基礎設施相對落後,如何讓佔國土五分之三的西北半壁實現跨越式發展,需要用國際發展的戰略視野、全國東西部統籌協調發展的思路,用創新的思想、方法與舉措,發揮西部的長處與優勢,發掘西部資源與環境獨特價值、優化水資源利用模式,走西部新型城鎮化路子,進而形成中國西部特色的新經濟發展模式。

基於空間信息和相關時空數據的綜合分析,通過典型地區的實地調查,文章提出了“胡煥庸線”應該破及其依據、“胡煥庸線”可以破及其理由、破解“胡煥庸線”的科學思路三點認識。

認識一,“胡煥庸線”應該破及其依據:①人口密度分界線是動態變化的,作為近代人口密度突變線的“胡煥庸線”,不具備可以永遠不破的理由。②“胡煥庸線”西北半壁人口與GDP佔全國的比例在緩慢上升,需要跨越“胡線”,改變西部發展思路與條件來實現更大、更快的發展,與東部攜手前行的統籌、協調、均衡的發展。

認識二,“胡煥庸線”可以破及其理由:①利用全球資源與市場為緩解西部水資源短缺正是千載一遇的機會;②先進的節水措施以及水處理與調水技術是解決西部水缺乏問題的鑰匙;③西部豐富的綠色能源將為未來新興產業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持與發展空間;④快速的交通技術將解決西部因行路難造成的空間、心理的距離與障礙;⑤“互聯網+”將為西部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及消費模式帶來重大的變革;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相關宏觀政策提供了“破解”的基礎。

認識三,破解“胡煥庸線”的科學思路:“胡煥庸線” 能否破?首先要對“破解胡煥庸線”的內涵有個科學的認識。突破“胡煥庸線”,不是要突破自然因素(降水、氣溫、生態環境等)的狀態,而是要突破“胡煥庸線”西部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制約因素以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利條件,尋求解決的思路與辦法。因此,破解“胡煥庸線”,可以從如下幾方面進行思考:①科技進步為突破“胡煥庸線”提供創新動力;②西部豐富的自然、文化資源為突破“胡煥庸線”提供物質基礎;③現代經濟發展模式為突破“胡煥庸線”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 ④科學宏觀政策支持與引導是突破“胡煥庸線”的堅強保障;⑤成就人才在西部建功立業是突破“胡煥庸線”的關鍵要素。

文章進一步提出了破解“胡煥庸線”的四點建議:1)多方並舉提高西部水資源承載力,“三業”聯動鑄就西部大發展新模式;2)打造中國綠色新能源基地,構建耗能密集-節水型高新技術產業;3)“群”、“帶”結合走西部城鎮化之路,挖潛革新促東西部均衡發展;4)打造以人為本環境吸引各路人才,構建利益均沾機制保障創新供給。

郭華東 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