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文官朝服圖案一品鶴二品雞,為何一品要用鶴?有一特別說法

古人眼裡的“一品鳥”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明清時,官員朝服前後飾有一塊方行圖案,稱為“補子”,文官中爵位最高的一品官,上面的圖案就是一隻白鶴,鶴的“一品鳥”尊稱由此而來。而二品是雉(雞),三品官是孔雀,為什麼最高官爵要用鶴?

明清文官朝服圖案一品鶴二品雞,為何一品要用鶴?有一特別說法

(一品補子)

原來在古人心裡,鳥中最尊者是鳳凰,鳳凰之後便數到了鶴,有“一鳥之下,萬鳥之上”之稱,這一特別說法,很合君臣之道,鶴鳥理所當然便成了一品大員的圖案。

因為這個原因,過去送給官員的吉祥圖“一品當朝”,上面繪的便是一隻仙鶴獨立海邊潮頭巖上;或是繪上一隻在雲中飛翔的鶴,寓意“一品高升”,祝仕途騰達。

明清文官朝服圖案一品鶴二品雞,為何一品要用鶴?有一特別說法

(一品朝服)

為什麼古人對鶴這麼尊崇?或與鶴本身有關。鶴是中國特產珍禽,名貴稀少。清陳淏子《花鏡·附錄·養禽鳥法》“鶴”條稱:“鶴,一名仙鳥,羽族之長也。有白、有黃、有玄,亦有灰蒼色者。但世所尚皆白鶴。”

人們所崇尚的白鶴就是俗稱的“丹頂鶴”,它體形優雅,姿態秀逸,性情恬靜、羽色潔白,居則雌雄相隨,翩翩起舞;翔則一鳴沖天,直上雲霄,歷來被視為吉祥物。

明清文官朝服圖案一品鶴二品雞,為何一品要用鶴?有一特別說法

(丹頂鶴)

因為是仙鶴,鶴的習性都被古人神化了,稱鶴行必依洲渚,止必集林上,飢食瑤草,渴飲瓊泉。

古人認為,鶴乃仙人乘騎,故叫作“仙禽”,通稱“仙鶴”。湖北武漢的“黃鶴樓”,便傳因仙人駕鶴於此棲息,故而得名。南朝梁任昉《述異志》記述了這一傳說:荀瓖曾經東遊,“憩江夏黃鶴樓上,望西南,有物飄然降自霄漢,俄頃已至,乃駕鶴之賓也。鶴止戶側,仙者就席,羽衣虹裳,賓主歡對,已而辭去,跨鶴騰空,渺然而滅。”

《述異記》雖是小說,但這樣的傳說給鶴這種禽鳥,增添了一份神秘。

明清文官朝服圖案一品鶴二品雞,為何一品要用鶴?有一特別說法

(黃鶴樓)

騎鶴即昇仙,騎鶴是古人的夢想。南朝梁殷芸《小說》有一個故事,幾個客人同路,各人說自己的志向,有的想當揚州刺史,有的想發財,有的想騎鶴成仙,有一個人很貪,什麼都想要,希望“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

仙人都高壽,仙人所騎之鶴自然也是長壽鳥。西漢劉安《淮南子·說林訓》稱:“鶴壽千歲,以極其遊。”《花鏡》還稱:“鶴生三年則頂赤,七年羽翮具,十年二時鳴,三十年鳴中律,舞應節。又七年大毛落,氄毛生。或白如雪,黑如膝,一百六十年則變止,千六百年則形定,飲而不食,乃胎化也。”

明清文官朝服圖案一品鶴二品雞,為何一品要用鶴?有一特別說法

(鶴壽)

因為這些說法,古人認為鶴與龜一樣,都是長壽的象徵,稱長壽者為“鶴壽”;用於形容老人經歷豐富,人老體健的“鶴語堯年”、“鶴髮童顏”等,也都因此而來;即便老人逝去,輓聯上敬稱是“駕鶴西歸”。

傳統的吉祥圖案上大都少不了鶴,最經典是“松鶴圖”,松也是一種長壽樹,松鶴並列,自然是“壽上加壽”。過去民間還流行一種吉祥畫,上繪鶴與鹿、桐樹,什麼意思?“六合同春”也,與“松鶴圖”一樣,都是用來形容有福壽的。

明清文官朝服圖案一品鶴二品雞,為何一品要用鶴?有一特別說法

(六合同春)

鶴是鳥中君子,所謂“鶴立雞群”,就是基於這個說法,用來形容名士風度卓然,異於尋常。傳鶴為羽族之長,舉止體態文雅優美,行中規矩,舞合韻律。宋蘇轍《次韻子瞻感舊見寄》詩稱:“君才最高峙,鶴行雞群中。”

在吉祥圖案,還有“琴鶴圖”,以“琴操”與“鶴德”來寓人才德出眾,品高行潔。

因為鶴常長幼相隨,雌雄比翼,因此又被用來表示父子、夫婦之道。吉祥圖案有“五倫圖”,即用鶴代表父子之道。古有名共“別鶴操”,晉崔豹《古今注》稱:“別鶴操,高陵牧子所作也。娶妻五年而無子,父見為之改娶。妻聞之,中夜起,倚戶而悲嘯。牧子聞之,愴然而悲,乃歌:‘將乖比翼隔天端,山川悠遠路漫漫,攬衾不寢食忘餐’。”夫妻分離,天各一方,被稱為“別鶴”,由此而來。

明清文官朝服圖案一品鶴二品雞,為何一品要用鶴?有一特別說法

(珍鶴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