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服輸,在競賽中稍不如人,便久久不能釋懷,如何是好?

對孩子而言,幼兒園、教室是他的小團體。在幼兒園裡,孩子們在一起生活,一起成長,建立友誼,亦有因競爭而產生爭執。有競爭,肯定就有輸贏。有了輸贏後,您家的孩子是怎樣面對的呢?他能馬上從失敗中走出來嗎?如果他久久不能釋懷,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呢?

孩子不服輸,在競賽中稍不如人,便久久不能釋懷,如何是好?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話題。

一、首先,我們得分析孩子怕失敗原因

通常孩子對於失敗無法釋懷,可能有下列幾個原因:

1、挫折容忍度低

過多贏的機會,容易造就挫折容忍度低的孩子,因此,當能力比他強的人出現,便可能會有面對的困難。此類孩子對成就非常執著,容易以外在的成就來衡量個人的價值與成功,而出現以小聰明或耍詐獲勝的行為。

2、低自信

這一類孩子面對競爭經常退縮、逃避,不敢嘗試。當失敗產生時,會覺得自己不如人,更不敢去嘗試。這時,我們必須讓孩子瞭解害怕失敗的人,通常會不戰而敗。

3、家人的期望

家人過度的期望常夾帶對孩子的壓力。孩子為了取悅家人,而去面對自己能力所不及的競賽,亦常害怕家人失望,而不願面對失敗。當失敗產生時,四歲的孩子常容易幻想性的回答說:“我會叫機器人來打贏你”或“我爸爸更厲害,他有更多的……”

二、如何面對不肯服輸的孩子

競賽是孩子成長的必須經驗,那麼成人應如何協助孩子,以健康的心態來面對競爭?

成人在面對不肯服輸的孩子時,宜針對上述的各項原因,幫助孩子在群體生活中,建立正確的競賽態度。

1、對於只願贏不願輸的孩子

首先,應讓孩子瞭解沒有人是天生贏家,事實上,學習的樂趣在於競爭的過程,而非結果。有一位應用數學系的副教授分享其做學問的方法時表示:“做學問最快樂的是解決問題的過程,那種絞盡腦汁,運用思考,是精神最亢奮的時刻。”許多成人都知道學習過程重於結果,卻又很難去承認這一點,因此面對孩子的教育,就可能犯下相同的錯誤。

孩子不服輸,在競賽中稍不如人,便久久不能釋懷,如何是好?

此外,在心理上應避免給予孩子過多的讚美,或過於保護。讚美應適可而止,不實的讚美讓孩子以為自己完美無缺,日後將無法面對任何的瑕疵,而過度保護使孩子沒有面對挫折的機會,一旦不如意,則有調適的困難。另外,對於為獲勝而耍小聰明的額孩子,成人亦多觀察,使其無法順心得逞。

2、面對低自信的孩子

成人可協助他選擇程度相仿的孩子進行互動,或給予競賽的模擬,使他在良好準備及無壓力下進行練習,並鼓勵他學習特殊才能,有了某方面的專長,將可增加其自信心,成為一個優秀而特別的孩子。

另外,避免過度保護,也可以使孩子有較多與外界接觸的機會,瞭解別人亦有失敗的可能。在心理上,讓孩子瞭解到想擊出全壘打,就必須要有被三振的準備;想成功,就必須能面對失敗。

成人可以用“說故事”的方式,向孩子解釋“失敗為成功之母”,例如:愛迪生髮明電燈泡的過程中,曾失敗兩萬五千次。所有贏家都曾經掙扎奮鬥,歷經許多失敗,而得到有用的教訓。他們不跟別人比較,只知道追求卓越及內在自我的成就感。一個人若能在跌倒後,拍拍灰塵,再站起來,並藉此警惕自己,那麼,在此事他或許失敗,但在人生的旅途上,他卻是成功的。

3、適當的期望

適當的期望可以激勵人心向上,使人勇於挑戰。但孩子常是成人不適當期望下的犧牲者,孩子在為了配合成人的期望,竭盡全力去面對競爭,內心常有“勢在必贏”的心態。一旦輸了,除了對於自己所付出的努力無法釋懷外,還常常在意成人,因而對自己更加失望。

如果成人只知道教導孩子捉去外在的成就,而忽略自己內心的滿足,就等於在教導他們畏懼失敗。競賽的成就與心智的發展,並不成正比。這便是最近人們提及的EQ比IQ重要吧。

根據研究報告指出,受人歡迎是孩子成就發展的基礎,而這類孩子的特質是協調性高、成熟及服輸。但幼兒對於他人所看、所知道及所感覺,常有了解的困難,因此與同伴有良好的互動,才能成為受歡迎的孩子。

孩子不服輸,在競賽中稍不如人,便久久不能釋懷,如何是好?

競爭常是教師中孩子間互動的方式,除了協助孩子建立正確的競爭態度外,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從大自然中培養其開闊的心胸及寬廣的視野,也是好方法。

在城市中,我們生活的忙忙碌碌、戰戰兢兢,有許多的壓力與不快樂產生,又何苦將其加諸在孩子身上。若成人能以平常心面對競賽,享受過程中的樂趣,則孩子也能在無形中學習面對挫折,培養其愈挫愈勇的信心。

孩子不服輸,在競賽中稍不如人,便久久不能釋懷,如何是好?

孩子就是在友好與爭執中學習與調適,藉由互動了解他人的想法,調適自己去適應社會規則,為將來進入成人社會做準備。如果您注意到自己的孩子有了不服輸的勁頭,還偶爾“耿耿於懷”,一定找出原因,用合適的方法幫助他一起度過難關。因為,於他而言,這樣的道理越早知道越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